題楊大章花鳥原文
鳥意輕盈花態鮮,真教院體奪黃筌。
渡杯何處米羅漢,解佩惟應要水仙。
雅稱檀心擎揭露,似聞磬口吐馡煙。
珊珠百八誰穿得,付與錦雞音演襌。
詩詞問答
問:題楊大章花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楊大章花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楊大章花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七
2. 羅漢松
參考注釋
鳥意
粗話。心意。《水滸傳》第三八回:“ 李逵 道:‘這 宋大哥 便知我的鳥意,吃肉不強似吃魚。’”
輕盈
(1) 輕柔秀麗
他們那些馬穿上鎧甲,仍然輕盈、矯健
(2) 姿態、動作輕巧優美
她那柔軟纖細的體形、輕盈優美的動作
真教
(1).指佛教,佛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融覺寺》:“雖石室之寫金言, 草堂 之傳真教,不能過也。”《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花經變文》:“至心啟告十萬尊,誰解宣揚微妙法,若能為我談真教,身為奴僕不為難。”
(2).指純真的教化。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警喻》:“彼其所以章軌真教,敦典崇禮,敷政明刑,其術萬方,無非使人同歸於善而已。”
院體
(1).書法流派之一。 唐 貞元 中翰林學士 吳通微 工行草,體近隸,院中胥徒仿效其書,大行於世,稱為“院體”。 曾慥 《類說》卷十五引 宋 張洎 《賈氏譚錄》:“中土士人扎翰,多為院體。 貞元 中,翰林學士 吳通微 嘗工行草院體,近吏故胥,放其書,大行於世,遺法至今。”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聖教序》盛行於 宋 ,幾於人有一冊,至 明 時而更熾,當時反以院體目之。”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本漢》:“後人取法二 王 ,僅成院體,雖欲稍變,其與幾何,豈能復追蹤古人哉!”
(2).繪畫流派之一。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宋》:“ 張武翼 名 諒 ,工道釋人物,其蹟為畫家格範,今世稱院體者是也。”參見“ 院畫 ”。
(3).歌妓之玉體。 元 張可久 《朝天子·箏手愛卿》曲:“丹山鳳鳴,黃雲雁影。笙歌罷簾幃靜,纖纖香玉扣紅冰,一曲《伊州令》。院體瓊瓊,秋水盈盈,不由人不愛卿。”
渡杯
釋 杯渡 (亦作 杯度 ), 晉 宋 時僧人,不知姓名。相傳其常乘一木杯渡河,因號曰 杯渡 。見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神異·杯渡》。後以“渡杯”泛指僧人云游所攜之物。 唐 蘇味道 《和武三思於天中寺尋復禮上人之作》:“企躅瞻飛蓋,攀游想渡杯。” 唐 劉長卿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詩:“惆悵 湘江 水,何人更渡杯。”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羅漢
(1) 佛教稱斷絕一切慾念,解脫一切煩惱的僧人;已達到涅槃的佛教和尚(阿羅漢之省,梵 arhat)
(2) 指矮胖、腰圍粗而神態莊嚴的人
解佩
見“ 解佩 ”。
(1).解下佩帶的飾物。 漢 劉向 《列仙傳·江妃二女》:“ 江妃 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 江 漢 之湄,逢 鄭交甫 ,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遂手解佩與 交甫 。” 五代 李瀚 《蒙求》詩:“淵客泣珠, 交甫 解佩。” 宋 歐陽修 《玉樓春》詞:“聞琴解珮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 元 李裕 《次宋編修顯夫南陌詩四十韻》:“ 楚 女窺墻日, 文園 病渴年。合歡連組帶,解佩雜芳荃。” 清 鈕琇 《觚賸·河東君》:“蓋就新去故,喜極而悲,驗裠之恨方殷,解珮之情逾切矣。”
(2).佩是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飾物,因謂脫去朝服辭官為“解佩”。《文選·鮑照<擬古>詩》:“解佩襲犀渠,卷袠奉盧弓。” 李周翰 註:“佩,文服也。犀渠,甲也。袠,書衣也。盧弓,征伐之弓。謂棄筆從戎也。”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上:“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娥入寵,再盼傾國。”
(3).《漢書·龔遂傳》載: 宣帝 任 遂 為 勃海 太守,其地因歲飢,多盜劫。 遂 到任後,勸民務農桑,民有持帶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後因以稱買牛務農為“解佩”。 宋 蘇軾 《侄安節遠來夜坐》詩之三:“腰下牛閒方解佩,洲中奴長足為生。”參見“ 賣劍買牛 ”。
水仙
見“ 水仙 ”。
亦作“ 水僊 ”。1.傳說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馬承順 《天隱子·神解八》:“在人謂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變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詩:“初學水仙騎赤鯉,竟尋山鬼從文貍。”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八:“ 馮夷 , 華陰 , 潼鄉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為 河伯 。”按, 漢 袁康 《越絕書·德序外傳記》稱 伍子胥 為水仙; 晉 王嘉 《拾遺記·洞庭山》稱 屈原 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後被沉屍於江; 屈原 自投 汨羅江 以死,故後人傳說為水仙。
(2).謂水葬者。 北齊 劉晝 《新論·風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國,其親死,則棄屍於江中,謂之‘水仙’。”
(3).稱遍游江湖樂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澤謠·陶峴》:“﹝ 陶峴 ﹞富有田業,擇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則汎艚江湖,遍游煙水,往往數歲不歸…… 吳 越 之士,號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簡稱。 宋 陳亮 《訴衷情》詞:“數聲《漁父》,一曲《水仙》,歌斷還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館》詩:“《水仙》未成調,《廣陵》已絶散。”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一曲蒼茫奏《水仙》,靈飛鬼嘯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作卵圓形,葉子條形,傘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黃色,有香味。供觀賞,鱗莖和花可入藥。亦指此種植物的花。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 楊誠齋 云:世以水仙為金琖銀臺。蓋單葉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黃而金色。” 清 黃宗羲 《小園記》:“買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陽、茉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種水仙無 靈璧 石,余嘗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別後》:“﹝一個女子﹞正低頭畫那鋼琴上擺著的一盆水仙。”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水仙》。
雅稱
(1).素稱。《後漢書·韋彪傳》:“好學洽聞,雅稱儒宗。” 宋 柳永 《永遇樂》詞之二:“甘雨車行,仁風扇動,雅稱安黎庶。”
(2).美稱。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辨經》:“而今之致餼於人者,反藉以為雅稱,是以鬼事人也。”
檀心
(1).淺紅色的花蕊。 宋 蘇軾 《黃葵》詩:“檀心自成暈,翠葉森有芒。” 清 納蘭性德 《洞仙歌·詠黃葵》詞:“無端輕薄雨,滴損檀心。”
(2).指女子額上點的梅花妝。 後蜀 毛熙震 《女冠子》詞:“修蛾慢臉,不語檀心一點。” 明 武陵仙史 《石榴花·贈文娟美人》套曲:“芙蓉解語玉生香,畫雙蛾曲曲春楊,檀心半粧。”
(3).指丹心,赤心。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對簿》:“俺 秋瑾 啊,檀心一點向人開,儘自知光明磊落公知否?”
揭露
揭發隱蔽的事,使之暴露
磬口
見“ 磬口梅 ”。
付與
拿出;交給:盡力完成時代~我們的使命。
錦雞
形狀像雉,雄的頭上有金色的冠毛,頸橙黃色,背暗綠色,雜有紫色,尾巴很長,雌的羽毛暗褐色。可供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