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巡撫畢沅奏報禱於太白山而得雨詩以志謝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麥前暘雨各稱時,麥後廿餘日待滋。

為禱靈山立垂佑,遂施甘澍果昭奇。

樹碑鑄鐵傳福地,取水凝湫自皓池。

粒我蒸民布天澤,蠲誠致謝此摛詞。

詩詞問答

問:《陜西巡撫畢沅奏報禱於太白山而得雨詩以志謝》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一

2. 畢沅奏五月望前各屬得雨早谷已乘時播種大田亦正待翻犁而晴霽二十餘日地脈熯燥待澤頗水徽因率僚屬虔吁於太白山神祠並遣員詣靈湫取甫到山而雷雨立沛經時始霽初四日所取之水至省即於是夜大獲甘霖連三晝夜入土深透各屬亦同日普沾已種之禾倍覺發榮滋長未種者亦可扶犁布種云云仰荷神庥感而增敬因賦詩以志謝

參考注釋

稱時

合時。 唐 姚合 《寄王度居士》詩:“顦顇 王居士 ,顛狂不稱時。”《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張文貴傳上》:“耳帶八珠環一對,珠花朵朵稱時新。”

山立

象高山一樣屹立不動。《禮記·玉藻》:“立容,辨卑毋讇,頭頸必中,山立時行。” 孔穎達 疏:“山立者,若住立則嶷如山之固,不搖動也。” 晉 陸雲 《吳故丞相陸公誄》:“乃誓我眾,乃整我旅,神乾山立,雄旗電舉。”《新唐書·王雄誕傳》:“ 雄誕 愛人,善撫士,能致下死力,毎破城邑,整眾山立,無絲毫犯。” 元 袁桷 《元日朝回》詩:“千官山立歸文石,六衛嵩呼徹禁門。”

垂佑

賜予保佑。《宋史·樂志十》:“皇靈垂祐,洪福彌隆。”《明史·聶豹傳》:“寇雖有所掠,而我師斬獲過當,實上玄垂祐,陛下威靈所致。”

賜予保佑、庇護。《宋史·樂志九》:“豐融垂佑,以永洪休。” 明 張居正 《遼東大捷辭免加恩疏》:“然此實上帝申庥,祖宗垂佑,我皇上天威遠震,諸將士戮力用命之所致也。”

甘澍

甘雨。《後漢書·段熲傳》:“臣動兵涉夏,連獲甘澍,歲時豐稔,人無疵疫。” 宋 劉子翬 《新涼》詩:“喜茲甘澍足,普潤無遺墟。” 明 高啟 《贈步鍊師禱雨》詩:“須臾甘澍何滂沱,十日不雨應無禾。”

樹碑

立碑。《後漢書·桓彬傳》:“ 蔡邕 等共論序其志,僉以為 彬 有過人者四……乃共樹碑而頌焉。” 唐 黃滔 《贈旌德呂明府》詩:“兩衙斷獄兼留客,三考論功合樹碑。” 明 劉基 《杭州實庵和尚福嚴寺記》:“ 至正 辛卯寺成,將樹碑求文以誌其所自。”

鑄鐵

含碳量較高的鐵,質脆,不能鍛壓,用來煉鋼或鑄造器物

傳福

傳與福祿。《後漢書·郅壽傳》:“天人竝應,傳福無窮。”

取水

(1).古代一種祭祀的禮儀。在月下用銅鏡收取露水,以示明潔之義。語本《周禮·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漢 鄭玄 註:“取水者,世謂之方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陰陽之潔氣也。” 唐 韓愈 《明水賦》:“聊設鑒以取水,伊不注而能盈。”

(2).壯族齋祭死者的一種禮儀。《中國民間故事選·老三與土司》:“三個兒子將老人一生剩下的錢買了副棺材,做了一天齋,取了水,就出殯了。”原註:“壯族習慣,死了人便請道公老來和死人家屬到河邊去,敲鑼念符,裝些水來做佛水。”

蒸民

眾民;百姓。《孟子·告子上》:“《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 南朝 陳 徐陵 《報尹義尚書》:“變大風於五禮,驅蒸民於昌辰。” 宋 司馬光 《進士策問》之二:“使不善之人任事九年,蒸民汎濫。” 清 惜秋旅生 《維新夢·訓農》:“示吾儕要術重編,降康年粒我蒸民外。”

天澤

(1).喻上下、尊卑。語出《易·履》:“上天下澤”。 清 王韜 《中國自有常尊》:“然則 金 雖譎詐,其亦明於天澤之分者哉!” 嚴復 《論世變之亟》:“明天澤之義,則冠履之分嚴。”

(2).上天的恩澤。 唐 薛據 《懷哉行》:“我聞雷雨施,天澤罔不該。” 明 張居正 《賀瑞雪表》六:“天澤覃敷,大地晃瓊瑤之積;皇誠感格,元冬啟稼穡之徵。” 葉聖陶 《苦菜》:“短而肥的菊科的野草,是獨蒙天澤適存在那裡的。”

(3).謂天子的恩澤。 唐 王昌齡 《夏月花萼樓酺宴應制》詩:“賜慶垂天澤,流歡舊 渚宮 。”

致謝

向人表示感謝之意

登門致謝

摛詞

見“ 摛辭 ”。

詩詞推薦

陜西巡撫畢沅奏報禱於太白山而得雨詩以志謝原文_陜西巡撫畢沅奏報禱於太白山而得雨詩以志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