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方平的《再入禁林即事》
全文:
重到金坡二十春,閒思出處一傷神。
略行大地山川遍,再睹青天日月新。
疏籟豈知諧律呂,散材無意入轅輪。
何時卻出都門去,靜掩岩扉老此身。
參考注釋
疏籟
亦作“踈籟”。稀疏的聲響。 宋 秦觀 《寄曾逢原》詩:“叢薄起踈籟,眾鳥鳴且飛。”
律呂
(1).古代校正樂律的器具。用竹管或金屬管制成,共十二管,管徑相等,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的不同高度。從低音管算起,成奇數的六個管叫做“律”;成偶數的六個管叫做“呂”,合稱“律呂”。後亦用以指樂律或音律。《國語·周語下》:“律呂不易,無姦物也。” 漢 馬融 《長笛賦》:“律呂既和,哀聲五降。” 唐 翁洮 《和方乾題李頻莊》詩:“猶憑律呂傳心曲,豈慮星霜到鬢根。” 郭沫若 《創造十年》五:“風聲和 博多灣 的海濤,十里松原的松濤,一陣一陣的捲來……那正是一起一伏的律呂。”
(2).比喻準則、標準。 唐 韓愈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至於臣者,自知最為淺陋,顧貪恩待,趨以就事,叢雜乖戾,律呂失次。” 宋 洪适 《<元氏長慶集>原跋》:“今之所編,頗又律呂乖次。惜矣,舊規之不能存也。” 黃中黃 《孫逸仙》:“其人誠 亞 東之珍寶,其言誠革命之律呂哉。”
散材
無用之木。常比喻不為世所用之人。 唐 施肩吾 《玩手植松》詩:“今日散材遮不得,看看氣色*欲凌雲。” 宋 蘇軾 《東山浮金堂戲作》詩:“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輪囷。” 明 唐順之 《提督軍務兼巡撫謝表》:“樗櫟散材,策非韜虎。”參見“ 散木 ”。
無意
(1) 沒有做某件事的願望
對此無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無意中說出了心裡話
張方平名句,再入禁林即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