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揖仙亭》
全文:
崧陽古令尹,制錦誇妙手。
鳴弦對高堂,坐使風俗厚。
政成思考槃,觴豆宴賓友。
開亭面緱嶺,佳致昔未有。
雲煙靄蔥曨,青壁冠星斗。
王子果真仙,揖君千載後。
鸞車駐縹緲,彷佛容暫偶。
天風吹*簫笙,淒響落戶牖。
紛紛驚坐客,往往為回首。
相顧勿復言,且進杯中酒。
參考注釋
鳴弦
亦作“ 鳴絃 ”。 1.《論語·陽貨》:“子在 武城 ,聞弦歌之聲。”原謂 子游 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後以“鳴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樂。《後漢書·循吏傳贊》:“一夫得情,千室鳴弦。” 李賢 註:“一夫謂守長也。千室謂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則其下鳴弦而安樂也。” 宋 曾鞏 《送韓玉汝使兩浙》詩:“使傳東馳下九天,此邦曾屈試鳴弦。”
(2).撥動琴弦,使之作響。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鳴弦發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長。”
(3).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 晉 陶潛 《閒情賦》:“仰睇天路,俯促鳴絃。”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但歌聊一曲,鳴弦未息張。” 唐 楊炯 《和鄭校仇內省眺矚思鄉懷友》:“頽風暌酌羽,流水曠鳴絃。”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李近樓琵琶》:“《耳譚》載京師瞽者 李近樓 ,籍錦衣千戶,善琵琶,能左右手。彈新聲古曲,無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鳴弦鐵撥發之,令人髮上指,淚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獵孟諸夜歸》詩:“駿發跨名駒,雕弓控鳴弦。”
高堂
(1) 高大的廳堂
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論衡·別通》
觀其坐高堂。——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唐· 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搶劍辭高堂。——李白《送秀才從軍》
風俗
特定區域、特定人群沿革下來的風氣、禮節、習慣等的總和
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風俗。——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釋道潛名句,揖仙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