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弘誨的《紫陽精舍懷古》
全文:
洙泗遺編續建安,斯文元氣障狂瀾。
棹歌此地流餘韻,郢曲從知和者難。
參考注釋
棹歌
亦作“櫂歌”。1.行船時所唱之歌。 漢武帝 《秋風辭》:“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南朝 梁 丘遲 《旦發漁浦潭》詩:“櫂歌發中流,鳴鞞響沓嶂。” 元 薩都剌 《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兩岸菰蒲雜雨聲。”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尚訝棹歌聞,那有市聲起。”
(2).指《櫂歌行》曲。《南史·羊侃傳》:“﹝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蓮》、《櫂歌》兩曲,甚有新致。” 唐 駱賓王 《櫂歌行》:“相思無別曲,並在《櫂歌》中。”參見“ 棹歌行 ”。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曲從
委曲順從。《漢書·鮑宣傳》:“以苟容曲從為賢,以拱默尸祿為智。” 宋 蘇軾 《賜許將辭免恩命不允詔》:“既非所望,其可曲從?”《西遊記》第八四回:“長老無奈,只得曲從。” 冰心 《南歸》:“本來這些迷信禁忌的辦法,我們所以有時曲從,都是不忍過拂老人家的意思。”
王弘誨名句,紫陽精舍懷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