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詣香山禱雨疊舊作初游香山詩韻》
全文:
客歲歷招提,相隔倏已久。
赤帝司南方,清和斯夏首。
來牟秋已歉,布穀時恐後。
惟民命系茲,恃以糊其口。
蜥蜴竟難致,空復驗蝌蚪。
我聞神所妥,率在深林藪。
是地有靈潭,毋乃蒼龍守。
但祈溥膏澤,屈禮吾何有。
播之未棲田,耘之安容手。
步禱攀煙蘿,遑計磴道陡。
沾衣汗已淋,舉袂風颺垢。
飛廉下元冥,轟砉雷應吼。
大士慈悲心,甘露灑楊柳。
須臾遍九垓,枯槁蘇東畝。
旋憩來青軒,為啟來青牖。
昨夏喜農詩,草書懸壁右。
對之自忸怩,不待他人醜。
見理既未確,觸物皆成誘。
返己試品評,臧少而多否。
率此致咎徵,詎是明神負。
敢期雨必零,尚惠雲相偶。
參考注釋
赤帝
(1).即 炎帝 神農氏 。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以 神農 為 赤帝 。”
(2).指 神農氏 一系的帝王。《逸周書·嘗麥》:“ 蚩尤 乃逐帝,爭於 涿鹿 之河,九隅無遺, 赤帝 大懾,乃説於 黃帝 ,執 蚩尤 ,殺之於 中冀 。” 朱右曾 校釋:“ 赤帝 , 神農 之後帝 榆罔 。”
(3).即 祝融氏 。後世以為火神。《淮南子·時則訓》:“南方之極…… 赤帝 祝融 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後漢書·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 赤帝 祝融 。”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九:“ 赤帝 躍火龍,炎官控朱鳥。” 宋 羅泌 《路史·前紀八·祝誦氏》:“﹝ 祝融氏 ﹞以火施化,號 赤帝 。”
(4).“赤帝子”的簡稱。《漢書·王莽傳上》:“ 赤帝 漢氏 高皇帝 之靈,承天命,傳國金策之書,予甚祗畏。” 唐 鮑溶 《沛中懷古》詩:“煙蕪 歌風臺 ,此是 赤帝 鄉。” 胡韞玉 《龍飛》詩:“龍飛已卜黃天立,蛇斬先知 赤帝 成。”參見“ 赤帝子 ”。
(5).見“ 赤熛怒 ”。
南方
位於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點以南的地區或國家(在我國指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區)
今南方(川之西南、滇之北部)已定。——諸葛亮《出師表》
清和
清靜和平。《隸續·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聖喆之清龢。”參見“ 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 劍門 西。” 宋 潘元質 《醜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 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靜和平。形容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則萬生遂茂。”《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南史·梁紀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 李周翰 註:“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張銑 註:“言琴聲清和有調。”《初學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
(6).農曆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於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說指農曆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今以四月當之。”
夏首
夏初。 南朝 梁 王僧孺 《侍宴》詩:“麗景屬春餘,清陰澄夏首。” 唐 王維 《資聖寺送甘二》詩:“柳色藹春餘,槐陰清夏首。不覺御溝上,銜悲執杯酒。” 唐 韋應物 《始夏南園思舊里》詩:“夏首雲物變,雨陰草木繁。”
乾隆名句,詣香山禱雨疊舊作初游香山詩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