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清閒處士頌》
全文:
至樂山中,嘉木之樾。
有人天游,風云為馬,鷗鷺為舟。
有詩客李發,字之曰清閒處士。
而蜀有豪士王當,以為蓋謝敷之流。
其清也不登市井之隴,其閒也不齅王公之勾。
傲睨萬物,逍遙一丘。
身與長松共老,名與北斗俱休。
涪翁曰名之不稱實也久矣,吾子何以是為哉。
書潞則失涿,謂鷹則化鳩。
故一以我為馬,一以我為牛。
蓋有有其實而不受,亦有無其實而固求者也。
常試為吾子道清閒之乎致乎。
水之為物,甚寒而極清。
郁為堅冰,得溫而釋,遍利諸生。
雲之為物,無心而出岫穴。
風休雨息,反一無跡。
我觀古人,以是為則。
若夫污泥濁水,與蛙同生,不溷其清。
自操井臼,日耕茺徼,未嘗不閒。
惟有道者能藏於天,吾子何處焉。
清閒曰我無所用於世,而從所好。
惟水雲與之忘老,何敢以為有道。
涪翁曰舐痔十乘,曹商自優,非君清流。
商財計得白圭,擬國以閒為慝。
雖然同一大夢,達者先覺。
方在蟻垤,憂樂計校也。
世無公孫僑孔仲尼,誰辨夢覺。
亦曰舉世溷濁,惟我獨清。
萬法本閒,而人自擾擾爾。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涪翁
(1). 東漢 人,精於醫,姓名不傳。《後漢書·方術傳下·郭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漁釣於 涪水 ,因號 涪翁 。乞食人間,見有疾者,時下針石,輒應時而效,乃著《針經》、《針脈法》傳於世。”
(2). 宋 黃庭堅 別號。《愛日齋叢鈔》卷二引《復齋漫錄》:“ 山谷 謫 涪州 別駕,因自號 涪翁 。” 宋 范成大 《萬景樓》詩:“若為喚得 涪翁 起,題作西南第一樓。” 陳三立 《由崝廬寄陳芰潭》詩:“流傳文字一賞之,襟期 涪翁 有同調。”
不稱
(1).不相稱;不相副。《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鄭玄 箋:“不稱者,言德薄而服尊。”《史記·文帝本紀》:“﹝ 孝文皇帝 ﹞德厚侔天地……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 孝文皇帝 廟為昭德之舞。” 晉 陸機 《文賦》:“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只怕小生才能淺薄,不稱將軍任使,豈敢推辭。”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詩之二:“十載畫 瀟湘 ,不稱 瀟湘 月。”
(2).不勝任;不稱職。《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括 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漢書·宣帝紀》:“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稱,四方黎民將何仰哉!”《金史·章宗紀四》:“近制以鎮靜而知大體為稱職,苛細而闇於大體為不稱。”
(1).不顯揚。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歷選列辟,以迄於 秦 ……紛綸威蕤,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蓋君子恥當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稱。”
(2).不稱道。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今足下不稱 楚王 之德厚,而盛推 雲夢 以為高……竊為足下不取也。”
(3).不名;不叫做。《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吾子
古時對人的尊稱,可譯為“您”
今吾子有。——《國語·晉語》
嘉吾子之賜。
吾子自京師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吾子未之思也。——明· 劉基《賣柑者言》
以是
(1).因此。《莊子·養生主》:“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新唐書·藩鎮傳·吳元濟》:“又嘗敗 韓全義 、 於頔 ,以是兵驕無所憚。” 明 張居正 《乞鑑別忠邪以定國是疏》:“又務綜覈名實,搜剔隱姦,推轂善良,摧抑浮競,以是大不便於小人。”
(2).猶言用這,拿這。《禮記·禮運》:“《坤乾》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及其死也,升屋而號。”按,《孔子家語·問禮》“以是”作“以此”。
黃庭堅名句,清閒處士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