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約端午到家復不果賦吳體》
全文:
略無一點南來風,日日褰裳泥雨中。
端午到家復失約,良辰闕酒非真窮。
世情故宜俗眼白,時事不改戎葵紅。
三年為客可歸矣,亦念兒曹思乃翁。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端午
(1).農曆五月初五日。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亦以紀念相傳於是日自沉 汩羅江 的古代愛國詩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賽龍舟等風俗。《初學記》卷四引 晉 周處 《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五花絲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羅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並帶棟葉五色絲,皆 汨羅 遺風也。”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端午》:“古時端午亦用五月內第一午日,《後漢書·郎顗傳》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論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時鑄陽燧’,是午節宜用午日或丙日,後世專用五日,亦誤。按《周官·壺涿氏》‘午貫象齒’ 鄭 註:‘午故書為五’,然則午五本通用……後世以五月五日為午節,蓋午五相通之誤。”
(2).泛指農曆每月初五日。 宋 洪邁 《容齋隨筆·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為千秋節。 張説 《上大衍曆序》云:‘謹以 開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獻之。’《唐類表》有 宋璟 《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則凡月之五日,皆可稱端午也。”
到家
(1) 完備;周詳
(2) 在學識和工作上有相當造詣
他的表演還不到家
(3) 回到家中
失約
不去赴約
不要失約
良辰
美好的時光。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九:“良辰在何許,凝霜霑衣襟。” 唐 李商隱 《流鶯》詩:“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要知天道忌全,人情忌滿,美景不長,良辰難再。”
方回名句,約端午到家復不果賦吳體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