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補之的《同劉景文登大安閣》
全文:
劉侯先將軍,忠義當代顯。
喑噁指戎虜,卻走自相踐。
西坡坐首鼠,勢蹙不得免。
天憐壯士窮,有子如此鮮。
清時鑄農器,文字正須勉。
行吟畔牢愁,憤悱亦足遣。
時來躡雲梯,仰視天宇展。
下俯河兩涯,牛馬細不辨。
達生匪行怪,未用驚邑犬。
官閒尚數臨,泑澤要清淺。
參考注釋
戎虜
古時對西方或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 唐 溫庭筠 《傷溫德彝》詩:“昔年戎虜犯 榆關 ,一敗 龍城 匹馬還。” 宋 張元乾 《水調歌頭》詞:“戎虜亂中夏,星歷一周天。”
卻走
亦作“卻走”。退避;退走。《韓非子·初見秦》:“白*刃在前,斧鑕在後,而卻走不能死也。” 漢 王充 《論衡·紀妖》:“ 田單 卻走,再拜事之,竟以神下之言聞於 燕 軍。” 唐 杜甫 《李鄠縣丈人胡馬行》:“迴鞭卻走見天子,朝飲 漢水 暮 靈州 。”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漸流播,經論日多,雜説亦日出,雖或悟無常而歸依,然亦或怖無常而卻走。”
自相
相互。《後漢書·黨錮傳·范滂》:“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並欲何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兩承差自相商議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盡也。”
(1).親自察看。《三國志·吳志·薛綜傳》:“自臣昔客始至之時, 珠崖 除州縣嫁聚,皆須八月引戶,人民集會之時,男女自相可適,乃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語。指事物各自外現的形象特徵。與“共相”相對。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物﹞無畢同,故有自相;無畢異,故有共相。”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浮屠之言曰:從一青計之,以是青為自相,以凡青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為自相,以赤、白、黃、紫為共相,顯色同也。以顯色為自相,以聲、香、味、觸為共相,色聚同也。”參見“ 共相 ”。
晁補之名句,同劉景文登大安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