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枯骨頌》
全文:
清揚巧笑傾人城,驕氣矜色增我慢。
無始時來生死趣,八萬苦業所依止。
皮膚落盡露拴索,一切虛誑法現前。
不見全牛可下刀,無垢光明本三昧。
參考注釋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全牛
完整的牛。《莊子·養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後用以喻技藝熟煉,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唐 竇臮 《述書賦》:“ 謝氏 三昆,尚草特峻,猶注飛澗之瀑澑,投全牛之虛刀。”《丹鉛續錄·半豹》引 唐 李商隱 四六啟:“學殊半豹,藝愧全牛。”
無垢
佛教語。謂清淨無垢染。多指心地潔淨。 唐 陸贄 《月臨鏡湖賦》:“至明洞幽,至清無垢。” 宋 蘇軾 《見溫泉壁上有詩亦作一絕》:“若信眾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太陽呀,你請傾耳靜聽,這兒安睡著兩個無垢的人,我採摘花兒來把他們埋殯。”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裡也映得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義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憶我的母親》
(4) 沒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三昧
佛教用語,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
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陸游《示子過》
深得其中三昧
黃庭堅名句,枯骨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