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宓的《八月十日同潘王游曾城和潘韻》
全文:
羌廬聚處秋將半,山色湖光翠映璃。
河漢乘槎端可到,蓬壺跨海屹難移。
織織天外知商舶,獵獵沙頭見酒旗。
欲豁塵襟須得月,題詩仍記共來時。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河漢
(1) 銀河
(2) 比喻浮誇而不可信的空話,轉指不相信或忽視
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莊子·逍遙遊》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於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 郡訪 嚴君平 則知之。”後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時。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藝文類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也載有類似的傳說: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經月,到一城市,見有一女在室內織布,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後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序》:“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飇道阻, 蓬萊 無可到之期。”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豈知乘槎天女側,獨倚雲機看織紗。” 清 孔尚任 《岸桴記》:“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後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詩之一:“乘槎斷訊息,無處覓 張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隻琉球使還訊息》詩之一:“聞道乘槎客,安流實快哉。” 清 黃遵憲 《遠歸》詩:“且圖傍岸牽舟住,競説乘槎犯斗還。”參見“ 星槎 ”、“ 浮槎 ”。
蓬壺
即 蓬萊 。古代傳說中的海中仙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三 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形如壺器。” 唐 沉亞之 《題海榴樹呈八叔大人》詩:“曾在 蓬壺 伴眾仙,文章枝葉五雲邊。” 清 李漁 《玉搔頭·微行》:“假俺幾日兒塵世逍遙,再來受 蓬壺 約。”
跨海
跨越大海。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談,《淮南》有傾天折地之説。”《隋唐演義》第三九回:“妾等各處尋覓不見,那曉得陛下跨海而游。” 阿英 《關於鄭成功的二三事》:“克服了一切困難,跨海收復了當時為 荷蘭 人侵占的 中國 土地-- 台灣 。”
陳宓名句,八月十日同潘王游曾城和潘韻名句
名句推薦
煙樹千山合,松筠一徑通
王子卿《滆湖》古洞攀蘿入,深棲妙獨傳
呂顒《達摩面壁洞》海棠庭院偏明媚,莫遣東風又作狂
朱泰堪《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