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永慕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永慕齋原文

迤邐翠峰連,行宮俯碧川。

非因避暑辟,要為問安便。

陟降儀型在,侵尋歲月遷。

西瞻雲樹里,佳氣鎮蔥然。

詩詞問答

問:題永慕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永慕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永慕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

2. 皇考泰陵建於易州初未置行宮也朕往來謁陵率用行營十三年於茲矣今思皇太后春秋高歲時來謁無室宇以適溫凊於心不安因命置行宮四區自易州以達京師皆有宜涼宜燠之居在易州者名之曰永慕齋並系以詩用識初意

參考注釋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行宮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室

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登泰山記》

避暑

(1) 到涼爽的地方度過炎熱的暑期

(2) 避免中暑

安便

安適。 唐 白居易 《新秋喜涼》詩:“老夫納秋候,心體殊安便。”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上將登封 泰山 。 益州 進白騾至,潔朗豐潤,權奇偉異。上遂親乘之,柔習安便,不知登降之倦。” 宋 蘇軾 《游徑山》詩:“近來愈覺世議隘,每到寬處差安便。”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儀型

同“ 儀刑 ”。1.做楷模,做典範。《元典章·禮部三·祭祀》:“已上係自古忠義直烈,儀型後世,讚揚風化者,故歷代載於祀典。” 清 曾國藩 《送唐先生南歸序》:“考乎其從游之徒,則踐規蹈矩,儀型鄉國。”

(2).楷模;典範。 宋 蘇軾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簡牘儀型在,兒童箋刻勞。今誰主文字,公合把旌旄。” 明 薛蕙 《送楊石齋》詩:“事業存鐘鼎,儀型照簡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故凡其意之所及,筆之所書,無不誠心佩服,奉為儀型。”

(3).儀容。 宋 蘇軾 《滕達道輓詞》之二:“骯髒儀型在,驚呼歲月遒。” 清 李長盛 《過史公墓》:“途過丞相墓,再拜想儀型。正氣經天地,孤忠貫日星。”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雲樹

(1).雲和樹。 南朝 梁 劉孝威 《和皇太子春林晚雨》:“雲樹交為密,雨日共成虹。” 唐 王維 《送崔興宗》詩:“塞迥山河浄,天長雲樹微。” 明 劉基 《梅花引》詞:“晚雲凝,晚煙橫,菸草茫茫雲樹平。”

(2).高聳入雲的樹木。 唐 崔櫓 《華清宮》詩之一:“草遮回磴絶鳴鑾,雲樹深深碧殿寒。” 明 文徵明 《金山寺待月》詩:“魚龍深夜浮光怪,雲樹遙空帶渺茫。” 戴望舒 《夜蛾》詩:“飛越關山,飛越雲樹。”

(3).比喻朋友闊別遠隔。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閒遊悵然興懷寄微之》詩:“雲樹分三驛,煙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卻厭尺書頻。” 明 高啟 《讀周記室<荊南集>》詩:“生別猶疑不再逢, 楚 天雲樹隔重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英雄舉動》:“但念 吳 頭 楚 尾,雲樹為遙。”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軍次實錄》:“﹝眾天將天兵﹞依依敬別,因吟以勸慰之:‘離別深情世罕拋,關心雲樹及河橋。’”參見“ 雲樹之思 ”。

佳氣

(1).美好的雲氣。古代以為是吉祥、興隆的象徵。 漢 班固 《 * 通·封禪》:“德至八方則祥風至,佳氣時喜。” 唐 李白 《明堂賦》:“含佳氣之青蔥,吐祥煙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鄉子》詞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 明 高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詩:“ 秦皇 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遠望宮殿嵯峨,滿山翠柏,麗日陽春,佳氣騰騰。”

(2).泛指美好的風光。 唐 儲光羲 《洛陽道五首獻呂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氣多。”

(3).清雅的氣味。 唐 杜甫 《枯楠》詩:“涷雨落流膠,衝風奪佳氣。” 宋 王安石 《朱朝議移法雲蘭》詩:“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詩詞推薦

  • 峴山

    裴煜宋代〕襄陽有佳山,名著無如峴。嘗休賢達足,我獨愧未踐。君侯把麾符,政暇興不淺。命車極登臨,旌旆隨谷轉。心思
  • 惜筍二首

    劉克莊宋代〕主人尤愛竹,老病鮮窺園。粟鼠競攜子,籜龍空長孫。化為玉版去,留得錦繃存。雖有監臨者,貪眠晝閉門。
  • 自得軒口號

    乾隆清代〕文章千古寸心知,自得名軒蓋若斯。試問一心自何在,知其未得定無疑。
  • 讀蘇伯修滋溪文藁

    石寶明代〕城郭千年落照紅,高丘往往道西東。非因斷簡垂遺德,誰識先民有古風。蚴蟉龍蛇碑石壞,喧啾鳥雀嘯台空。不知
  • 秋詞

    陸游宋代〕八月暑退涼風生,家家場中打稻聲。穗多粒飽三倍熟,車軸壓折人肩赬。常年縣符鬧如雨,道上即今無吏行。鄉閭
  • 拜赦

    歐陽修宋代〕拜赦古州南,山火明烈烈。州人共喧喧,兩◇扶白髮。丁寧天語深,曠盪皇恩闊。乃知天地施,幽遠無間別。欣欣
    題永慕齋原文_題永慕齋的賞析_古詩文
  • 西直門外·其二

    乾隆清代〕二麥豐收實異常,半猶蔚隴半棲場。耞粗礱細需時日,此際殷祈曰若暘。
  • 和趙郎中捕蝗見寄次韻

    蘇軾宋代〕麥穗人許長,穀苗牛可沒。天公獨何意,忍使蝗蟲發。驅攘著令典,農事安可忽。我仆既胼胝,我馬亦款矻。飛騰
  • 次韻元肅兄三題汴渠夜泛

    鄭獬宋代〕汴渠夜泛亦快意,月射長波如斷冰。不見湘靈揮寶瑟,空教水怪避犀燈。煙雲疊影相虧蔽,星斗翻芒互降升。好蓄
  • 雨花室庭梅四絕句·其二

    乾隆清代〕可知高士亦權衡,待我今朝勃發英。未免田疇囅然矣,趨時略異始終清。
  • 贈乾素上人

    方乾唐代〕苦用貞心傳弟子,即應低眼看公卿。水中明月無蹤跡,風裡浮雲可計程。庭際孤松隨鶴立,窗間清磬學蟬鳴。料師
    題永慕齋原文_題永慕齋的賞析_古詩文
  • 點絳唇

    石孝友宋代〕醉倚危檣,望中歸思生天際。山腰渚尾。幾簇漁樵市。帆落西風,一段蘆花水。八千里。錦書欲寄。新雁曾來未。
    題永慕齋原文_題永慕齋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長沙陳太守其一

    李白唐代〕長沙陳太守,逸氣凌青松。英主賜五馬,本是天池龍。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榮君按節去,不及遠相從。
    題永慕齋原文_題永慕齋的賞析_古詩文
  • 大寧河

    范成大宋代〕梨棗從來數內丘,大寧河畔果園稠。荊箱擾擾攔街賣,紅皺黃團滿店頭。
    題永慕齋原文_題永慕齋的賞析_古詩文
  • 送營田判官鄭侍御赴上都

    劉長卿唐代〕上國三千里,西還及歲芳。故山經亂在,春日送歸長。曉奏趨雙闕,秋成報萬箱。幸論開濟力,已實海陵倉。
    題永慕齋原文_題永慕齋的賞析_古詩文
  • 與伯常會宿宿猿洞

    程師孟宋代〕雙塔和雲宿翠屏,夢魂千里到禪扃。還教畫手添新意,一簇林猿伴二星。
    題永慕齋原文_題永慕齋的賞析_古詩文
  • 雜曲歌辭。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

    張說唐代〕金天誕聖千秋節,玉醴還分萬壽觴。試聽紫騮歌樂府,何如騄驥舞華岡。連騫勢出魚龍變,蹀躞驕生鳥獸行。歲歲
  • 乾隆清代〕暮春及首夏,雨豈不屢次。躗言祗三寸,沾足實則未。大田雖已種,麥苗方結穗。優渥逮其根,乃得飽滿致。邇來
  • 破虜凱歌二十四首

    周麟之宋代〕黧面長須桀黠兒,一生渾事 * 嬉。莫將遺像欺群目,曾向貞元殿里窺。
  • 送黃曄明府岳州湘陰赴任

    厲玄唐代〕恩沾譴雪幾人同,歸宰湘陰六月中。商嶺馬嘶殘暑雨,席帆高掛早秋風。貢名頻向書闈失,飛檄曾傳朔漠空。西省
題永慕齋原文_題永慕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