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家屏的《恭題文皇帝四駿圖(錄二首)·其一·赤兔》
全文:
雷鍧鍧,北軍來,赤兔走,黃雲開。
㩳身超夾澗,策足絕浮埃。
白溝原頭振鼙鼓,貫陳穿營猛如虎。
穆王八駿詎為奇,昭陵六馬應難數。
百戰間關未解鞍,箭瘢還向畫圖看。
只今四海昇平日,誰識當年締造難。
參考注釋
穆王
指 周穆王 。《國語·齊語一》:“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武 遠績以成名。”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八駿
(1).相傳為 周穆王 的八匹名馬。八駿之名,說法不一。《穆天子傳》卷一:“天子之駿, 赤驥 、 盜驪 、 白義 、 踰輪 、 山子 、 渠黃 、 華騮 、 緑耳 。” 郭璞 註:“八駿,皆因其毛色以為名號耳。”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王馭八龍之駿:一名 絶地 ,足不踐土;二名 翻羽 ,行越飛禽;三名 奔霄 ,夜行萬里;四名 越影 ,逐日而行;五名 踰輝 ,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 ,一形十影;七名 騰霧 ,乘雲而奔;八名 挾翼 ,身有肉翅。” 明 胡應麟 則認為 王嘉 所載,皆一時私意詭撰,不足為征,見《少室山房筆叢》卷三四。後亦用以泛指駿馬。 唐 杜甫 《驄馬行》:“豈有四蹄疾於鳥,不與八駿俱先鳴。” 明 徐渭 《贈陳君》詩:“ 王良 御八駿,技絶物有神。”
(2). 明成祖 的八匹名馬。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大明名馬》:“ 龍駒 、 赤兔 、 烏兔 、 飛兔 、 飛黃 、 銀褐 、 棗騮 、 黃馬 , 成祖 八駿名。”
(3).指皇帝的車駕。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其後雖八駿忘返,然鸞輿竟還矣。”
昭陵
(1).陵墓名。 唐太宗 墓。在 陝西省 禮泉縣 九嵕山 。利用山峰鑿成。著名的 昭陵 六駿石刻,原來即列置在 昭陵 北面祭壇的東西兩廡房內。 前蜀 韋莊 《聞再幸梁洋》詩:“ 興慶 玉龍寒自躍, 昭陵 石馬夜空嘶。” 清 張際亮 《遷延》詩:“石馬 昭陵 煩北望, 太宗 兄弟總縱橫。”參閱 宋 宋敏求 《長安志·醴泉》。
(2).陵墓名。 明穆宗 墓。在 北京市 昌平縣 大峪山 東。為 明 十三陵之一。
(3).陵墓名。 清太宗 墓。亦稱 北陵 。在 遼寧省 沉陽市 北 隆業山 。為關外 清 代三陵( 昭陵 、 福陵 和 永陵 )中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個。解放後闢為 北陵公園 。參閱《清會典事例·盛京工部·陵寢規制》。
(4). 宋 仁宗 葬 永昭陵 , 宋 人以 昭陵 作為 仁宗 的代稱。 宋 樓鑰 《王岐公玄英宗詔草》:“ 昭陵 以 英宗 為皇子。”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一日…… 昭陵 曰:‘甚好。’”
六馬
(1).謂駕車之馬眾多。《書·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孔穎達 疏:“經傳之文,惟此言六馬。 漢 世此經不傳,餘書多言駕四者。《春秋公羊》説天子駕六。《毛詩》説天子至大夫皆駕四。 許慎 案《王度記》雲,天子駕六。 鄭玄 以《周禮·校人》養馬‘乘馬一師四圉’,四馬曰乘;《康王之誥》云:‘皆布乘朱黃’;以為天子駕四, 漢 世天子駕六,非常法也。然則此言馬多懼深,故舉六以言之。”《荀子·勸學》:“ 伯牙 鼓琴,而六馬仰秣。”《太平御覽》卷九○六引《尸子》:“鹿走而無顧,六馬不能望其塵,謂不反顧也。”《列子·湯問》:“趣如吾,然後六轡可持,六馬可御。”
(2). 秦 以後,皇帝之車駕用六馬。《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 漢 蔡邕 《獨斷》:“法駕,上所乘曰金根車,駕六馬,有五色。”《南史·宋紀》上:“ 晉帝 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皇后行祀蠶禮時亦駕六馬。《宋書·禮志一》:“蠶將生,擇吉日,皇后著十二笄,依 漢 魏 故事,衣青衣,乘油蓋雲母安車,駕六馬。”
(3).六種類型之馬。《周禮·夏官·校人》:“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 鄭玄 註:“玉路駕種馬,戎路駕戎馬,金路駕齊馬,象路駕道馬,田路駕田馬,駑馬給宮中之役。”
應難
(1).應付危難。《管子·重令》:“臣下不順,上令難行,則應難不捷。”
(2).答難。 漢 揚雄 《法言·重黎》:“請問‘蓋天’。曰:‘蓋哉!蓋哉!應難未幾也。’” 汪榮寶 義疏:“ 子云 有難蓋天八事……彼時蓋天家必有強辭奪理以應之者,故曰應難未幾也。”
王家屏名句,恭題文皇帝四駿圖(錄二首)·其一·赤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