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最高樓(客有敗棋者,代賦梅)》
全文: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
又似沈東陽。
瘦稜稜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許多香。
笑東君,還又向,北枝忙。
著一陣、霎時間底雪。
更一個、缺些兒底月。
山下路,水邊牆。
風流怕有人知處,影兒守定竹旁廂。
且饒他,桃李趁,少年場。
參考注釋
下路
(1).前方;路邊。《韓非子·十過》:“ 韓 使人之 楚 , 楚王 因發車騎陳之下路,謂 韓 使者曰:‘報 韓君 言弊邑之兵今將入境矣。’”《南史·謝靈運傳》:“後 秦 郡府將 宋齊 受使至 塗口 ,行達 桃墟村 ,見有七人下路聚語,疑非常人,還告郡縣,遣兵隨 齊 掩討禽之。” 元 宮大挺 《七里灘》第三折:“見旗幟上月華日精,諕的些居民從速風迸,呈百般的下路潛藏無掩映,不知您,帝王情,是怎生。”
(2).猶言下江,指 長江 下游的地方。《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這番在下路脫了糧食,裝回頭貨回家,正趁著順風行走。”《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他有個妹子,嫁與下路人,住在 前門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宦成 聽見那兩個戴方巾的説的都是些 蕭山縣 的話--下路船上,不論甚么人,彼此都稱為‘客人’。”
(3).路為 宋 、 金 、 元 行政區劃名, 元 定轄區戶數在十萬以下者為下路。《元史·選舉志一》:“﹝ 至元 六年﹞十二月,中書省定學制頒行之,命諸路府官子弟入學,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參見“ 上路 ”。
邊牆
見“ 邊牆 ”。
亦作“ 邊墻 ”。指 長城 。 明 徐渭 《邊詞》之五:“真馮一堵邊墻土,畫斷乾坤作兩家。”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近時 戚將軍 築 薊鎮 邊牆,不僇一人,期月而功成。”《明史·兵志三》:“乃請修築 宣 大 邊牆千餘里,烽堠三百六十三所。” 清 李調元 《觀音庵》詩:“瀑布雨餘穿石罅,邊墻雲里走峯尖。” 清 鄭燮 《逃荒行》:“邊墻漸以南,黃沙浩無宇。” 清 黃景仁 《贈楊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且傾 燕 市飄零酒,坐看邊牆紫翠山。”
辛棄疾名句,最高樓(客有敗棋者,代賦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