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次韻答吳江周縣尉飲垂虹見寄》
全文:
垂虹亭上角巾傾,鼉怒龍吟醉不聽。
安得對君浮大白,想應嗤我汗新青。
夢魂舞蝶隨春草,時節賓鴻點暮汀。
湖海扁舟須及健,莫教明月照星星。
參考注釋
垂虹亭
亭名。在 江蘇 吳江縣 長橋 上。 宋 仁宗 慶曆 年間縣令 李問 建。 蘇軾 自 杭州 移 高密 時,曾與 張先 等在此亭飲酒。 宋 王安石 《送裴如晦宰吳江》詩:“他時散髮處,最愛 垂虹亭 。” 宋 劉過 《念奴嬌·留別辛稼軒》詞:“ 多景樓 前, 垂虹亭 下,一枕眠秋雨。”
角巾
(1).方巾,有稜角的頭巾。為古代隱士冠飾。《晉書·王導傳》:“則如君言, 元規 若來,吾便角巾還第,復何懼哉!” 元 揭傒斯 《贈淳真子張太古》詩:“飛駟服五龍,角巾搖三花。” 清 戴名世 《一壺先生傳》:“ 一壺先生 者……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
(2).借指隱士或布衣。 唐 陳子昂 《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君碑》:“於是始以角巾應命,褐衣詣闕。” 唐 高適 《答侯少府》詩:“江海有扁舟,丘園有角巾。”
(3).指歸隱。 清 趙翼 《黃天盪懷古》詩:“ 建炎 第一功終屬,太息 西湖 竟角巾。”
龍吟
(1).龍鳴。亦借指大聲吟嘯。《文選·張衡<歸田賦>》:“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 李善 註:“言己從容吟嘯,類乎龍虎……《淮南子》曰:龍吟而景雲至,虎嘯而谷風轃。”《易·乾》“雲從龍” 唐 孔穎達 疏:“龍是水畜,雲是水氣,故龍吟則景雲出。”
(2).形容簫笛類管樂器聲音響亮。《初學記》卷二八引 南朝 梁 劉孝先 《詠竹詩》:“誰能製長笛,當為作龍吟。”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三:“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 元 郭鈺 《和袁方茂才秋夜宴集》:“月明湖水龍吟細,雲度 吳 山雁到稀。”
(3).形容聲音深沉或細碎。 宋 陸游 《題庵壁》詩:“風來松度龍吟曲,雨過庭餘鳥跡書。” 明 劉基 《題石末元帥扇上有陳大初畫松》詩:“永夜高風吹萬竅,商聲滿地作龍吟。”《紅樓夢》第二六回:“看那鳳尾森森,龍吟細細。”
(4).形容語聲洪亮。 唐 呂岩 《勉牛生夏侯生》詩:“鶴形兮龜骨,龍吟兮虎顏。”
(5).喻指君主的號令。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起陸之貴,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雲萃,固非偶然也。”
不聽
(1).謂不聽從別人的意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齊侯 不聽左右, 魏主 不聽譽者,而明察照羣臣。”《後漢書·伏湛傳》:“ 步 欲留與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早勸他不聽,此刻後悔了,卻是遲了。”
(2).不允許。《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紀》:“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詣太學……不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及見女,暴怒,杖逐而出,不聽入門。”
(3).不定罪。《禮記·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聽。” 鄭玄 註:“簡,誠也。有其意無其誠者,不論以為罪。” 孔穎達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雖有旨意,無誠實之狀,則不聽之,不論以為罪也。”
范成大名句,次韻答吳江周縣尉飲垂虹見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