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送崔左藏之廣東》
全文:
怪石巉巉上泬寥,昔人於此奏簫韶。
水清但有嘉魚出,風暖何曾毒草搖。
今日掩留君按節,當時嬉戲我垂髫。
因尋舊政詢遺老,為作新詩變俚謠。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遺老
(1) 指改朝換代後仍忠於前一朝代的老年人
(2) 指經歷世變的老人
為作
(1).造作;做作。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豕俛仰嚘咿,為作容聲,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辯<列子>》:“其文辭類《莊子》,而尤質厚,少為作。” 元 無名氏 《替殺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來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條,上墳處説不盡喬為作。”
(2).猶作為;行為。 唐 李翱 《去佛齋論》:“使佛生於中國,則其為作也必異於是。”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風俗習慣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語暨其他為作,俱欲去上下賢不肖之間,以大歸乎無差別。”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澤*東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俚謠
民間歌曲。 宋 王安石 《送崔左藏之廣東》詩:“因尋舊政詢遺老,為作新詩變俚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商三官》:“呼令歌,辭以不稔;強之,所度曲半雜兒女俚謡,合座為之鼓掌。” 清 吳敏樹 《書毛西垣<黔苗竹枝詞>後》:“‘竹枝’體本出俚謡,善道男女風土,亦其聲調宛轉所從生也。”
王安石名句,送崔左藏之廣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