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對瀑三首·其二》
全文:
掃塵之喻非為創,自是恆言耐可思。
設曰心塵應掃卻,瀑雲舍我更資誰。
參考注釋
掃塵
(1).掃去灰塵。泛指清掃。《梁書·武帝紀上》:“取 新壘 其如拾芥,撲 朱爵 其猶掃塵。”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二》:“常謂校書如掃塵,一面掃,一面生,故有一書每三四校猶有脫繆。” 魯迅 《彷徨·祝福》:“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 逯斐 《夜航》一:“臘月二十三那天,國小里的 邵老師 ,帶著紅領巾們,到軍屬家去掃塵。”
(2).喻清除敵軍。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非為
(1).乾不顧法紀或禮法的壞事。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貪贓壞法,飲酒非為。”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鬼爺爺》:“然頗慎行止,不敢非為。”
(2).指違法或違反道德的壞事、壞行為。《水滸傳》第三五回:“不孝逆子,做下非為。”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土番點卯》:“爾宜躬先奉法以統一鄉之眾,以盡軌於法,稍有非為,惟爾總是問。”
(3).不顧法紀或禮法。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四折:“我痴心想望貞潔,你做事忒殺非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小人頗知禮法,極守本分的,怎敢幹此非為之事。”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恆言
常言,俗語。《孟子·離婁上》:“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 明 劉基 《官箴上》:“人有恆言:視民如兒,無反厥好。”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奈何曲》中雲‘非奴苦要孝名傳,只為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此二語雖屬恆言,人人可道,獨不宜出 五娘 之口。”
耐可
(1).寧可;願得。 唐 劉長卿 《赴宣州使院留辭韋使君》詩:“耐可機心息,其如羽檄何!” 宋 薛嵎 《寄公袞舍弟》詩:“餘生百計拙,耐可事清吟。” 清 曹貞吉 《沁園春·贈柳敬亭》詞:“盪子辭家,羈人遠戍,耐可逢場作戲來。”
(2).怎得,安得。 唐 李白 《陪族叔曄及賈舍人至游洞庭》詩之二:“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宋 敖陶孫 《上閩帥范石湖》詩:“騷人有幾登青竹,耐可同時欠執鞭。” 明 王世貞 《聞南中流言有感》詩之三:“偶然文字落塵寰,耐可爭名眼睫間。” 清 曹寅 《集余園看梅同人限字賦詩追憶昔游有感而作》:“頻年漫信能分別,耐可巡簷細討論。”
乾隆名句,對瀑三首·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