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岳的《演雅》
全文:
蠨蛸網羅遺逸,離留勸課農桑。
鳴蜩吸風飲露,反舌吹笙鼓簧。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鳴蜩
蟬的一種,亦稱秋蟬。體黑色,長一寸餘,翅色赭褐,脈黃色,胸腹部下被白*粉,鳴器小而成卵圓形,秋間日沒時常長鳴不已。亦謂蟬鳴叫。《詩·豳風·七月》:“四季秀葽,五月鳴蜩。” 毛 傳:“蜩,螗也。” 孔穎達 疏:“《方言》曰: 楚 謂蟬為蜩, 宋 衞 謂之螗, 陳 鄭 謂之蜋蜩, 秦 晉 謂之蟬。是蜩、蟬一物方俗異名耳。” 宋 范成大 《初歸石湖》詩:“當時手種斜橋柳,無限鳴蜩翠掃空。” 續範亭 《偕友游石屋煙霞並賞滿覺壟初桂》詩:“湖平舞白鷺,樹靜隱鳴蜩。”
吸風飲露
(1).道家謂仙人以風露為飲食。《莊子·逍遙遊》:“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2).比喻不吃飯。 魯迅 《偽自由書·後記》:“好象他們的一群倒是吸風飲露,帶了自己的家私來給社會服務的志士。”
反舌
(1).鳥名。即百舌鳥。《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小暑至,螳蜋生,鵙始鳴,反舌無聲。” 孔穎達 疏:“反舌鳥,春始鳴,至五月稍止,其聲數轉,故名反舌。” 南朝 梁 沉約 《反舌鳥賦》:“有反舌之微禽,亦班名於庶鳥。乏佳容之可翫,因繁聲以自表。” 清 李漁 《慎鸞交·心歸》:“詩朋同游勝景,怎做得寒蟬僵鳥,反舌無聲。”
(2).指語言與漢語不同之少數民族。《大戴禮記·小辨》:“傳言以象,反舌皆至,可謂簡矣。”《呂氏春秋·功名》:“善為君者,蠻夷反舌,殊俗異習皆服之,德厚也。”
(3).猶言張口結舌。 嚴復 《論教育書》:“用東文,彼猶可攘臂鼓脣於其間,獨至西文用,則此曹皆反舌也。”
吹笙
喻飲酒。 宋 張元乾 《浣溪沙》詞題曰:“諺以竊嘗為吹笙雲。” 遼 李齊賢 《鷓鴣天·飲麥酒》詞:“飲中妙訣人如問,會得吹笙便可工。”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竊嘗,嘗酒也……《織餘瑣述》云:‘樂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氣吸之,恆輕,故以喻竊嘗。’”
鼓簧
(1).吹笙。簧,笙管中的銅葉,借指笙。《詩·秦風·車鄰》:“既見君子,並坐鼓簧。” 毛 傳:“簧,笙也。” 朱熹 集傳:“簧,笙中金葉,吹笙則鼓動之以出聲者也。” 漢 王逸 《九思·傷時》:“使素*女兮鼓簧,乘戈龢兮謳謡。”
(2).稱頌。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是以嗣前人,食舊德,鼓簧史傳,柱石邦家,其來遠矣。”
(3).比喻巧言善辯。 清 端方 《請平滿漢畛域密折》:“而一二不逞之徒,竟敢乘此時機,造為 滿 漢 異族權利不均之説,恣其鼓簧,思以凟皇室之尊嚴,償叛逆之異志。”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天下皆知大亂將至,革匪乃得肆其鼓簧。”
方岳名句,演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