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嵲的《題石井》
全文:
精藍負東岑,奇石護山麓。
嵁岩如車輪,一鏡方黛蓄。
沉沉不動容,澹{左氵右頹}立山木。
日射翠氣浮,游鱗翻寸玉。
泉邊群石潤,淨映僧房綠。
廬阜勢相高,魚龍爭起伏。
奇章昔好此,忽棄不見錄。
青叢晚花明,澗草幽氣馥。
樹深春去遠,景至夏方燠。
此地風長清,蕭蕭似秋肅。
南來眇萬里,雲嶠幾經目。
安知絕世境,在此近山腹。
超遙輕前游,慷慨謝雙足。
向非來遠客,所見信跼趣。
寧非造物意,設此慰羇束。
人世足埃氛,山林有高躅。
何當襆被來,共此岩下宿。
參考注釋
廬阜
廬山 。 南朝 梁 劉孝綽 《酬陸長史倕》詩:“ 廬阜 擅高名,岧岧凌太清。” 唐 孟浩然 《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林寺以詩寄之》:“江路經 廬阜 ,松門入 虎溪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劉慎虛》:“﹝ 劉慎虛 ﹞後欲卜隱 廬阜 ,不果。”
勢相
模樣,樣子。 元 李致遠 《還牢末》第三折:“儘著你風流情況,做出些輕狂勢相。”
魚龍
(1).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周禮·地官·大司徒》“鱗物” 漢 鄭玄 註:“魚龍之屬。”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贄 《環陽樓晚眺得碁字》詩:“水底魚龍醒,花間鳥鵲飢。” 清 吳偉業 《黃河》詩:“白浪日崔嵬,魚龍亦壯哉。”
(2).指古代百戲雜耍中能變化為魚和龍的猞猁模型。亦為該項百戲雜耍名。《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牴之戲以觀視之。” 顏師古 註:“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潄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燿日光。” 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詔》:“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 宋 蘇軾 《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魚龍絶伎來千里,斑白遺民數四朝。”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動物名。外形像魚,生於海洋。四肢槳狀,適於游泳。眼大。嘴長,牙齒尖銳,肉食。卵胎生。於侏羅紀最繁盛。
起伏
(1)
(2) 上升和下降
散見坡坨起伏間。——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內部鬥爭時有起伏
(3) 比喻感情、關係等起落變化,也指世事興盛衰落
心潮起伏
張嵲名句,題石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