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項安世的《又和毛子和鄭薦玉》
全文:
長腰如玉穩如金,千里西城待一霖。
憂國元戎真瀝血,還家倦客更關心。
臥聽檐吹長疑滴,起看江雲只願陰。
但得街頭官酒賤,速呼毛鄭與同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憂國
為國事而憂勞。《戰國策·齊策四》:“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朝廷無至忠憂國之臣,不惜傷損威重。” 清 錢謙益 《董應舉授中大夫制》:“為國以得人為急,人臣以憂國為先。”
元戎
主將
元戎十乘,以先啟行。——《詩·小雅·六月》
不是元戎令,誰敢亂爬蹅。——《西遊記》
瀝血
(1).刺破皮膚使滴血以發誓。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不滅瀝血之仇,不絶懷毒之怨,猶縱毛爐炭之上幸其焦,投卵千鈞之下望必全。” 宋 陸游 《縱筆》詩之三:“會須瀝血書封事,請報天家九世仇。” 梁啓超 《義大利建國三傑傳》第一節:“當其瀝血淋漓,指天誓日,雖凜凜然若薄雲霄而貫金石,一遇挫折,苶然餒然。”
(2).滴血以示竭誠。 唐 韓愈 《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宋 李綱 《謝落職依舊官祠鄂州居住表》:“雖嘗身退,尚致人言。顧瀝血安能明心,雖擢髮不足數罪。”《好逑傳》第十八回:“若不存原體以自明,則今日之良人,即前日之陌路,剖心莫辨,瀝血難明。”
(3).流血。 元 郝經 《伏虎圖行》:“鐵鬚張磔疑有聲,赤吻瀝血猶帶腥。” 瞿秋白 《亂彈·貓樣的詩人》:“英雄要為民族而戰,要瀝血沙場,固然要用牽馬的韁繩。”
(4).滴血以作祭祀。《水滸傳》第一一一回:“就押生擒到偽統制 卓萬里 、 和潼 ,就那裡斬首瀝血,享祭三位英魂。” 魯迅 《熱風·即小見大》:“凡有犧牲在祭壇前瀝血之後,所留給大家的,實在只有‘散胙’這一件事了。”
還家
(1).回家。《後漢書·臧洪傳》:“ 中平 末,棄官還家,太守 張超 請為功曹。”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還家雖闕短,指日親晨飱。”《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個族人在那裡做主簿,打點去與他尋些盤費還家。”
(2).歸還農家。 陳殘雲 《南大門風光·河畔飄起紅旗》:“土改的鑼鼓聲,和貧苦農民‘土改還家’的歡笑聲,震盪了 深圳 南岸勞苦者的心聲,有些人回到家鄉,分到了土地,安居樂業搞生產。”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咱們挖地主財寶是要咱們的血汗帳,是財寶還家。”
(3).指把農作物收穫回來。 劉澍德 《拔旗》:“附帶還有一條:注意不要拋撒,保證顆粒還家。”
倦客
客游他鄉而對旅居生活感到厭倦的人。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門行》:“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 宋 蘇軾 《書普慈長老壁》詩:“倦客再遊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宋 陸游 《雙頭蓮》詞:“悲歡夢裡,奈倦客又是關河千里。”
關心
(1) 留意,注意
他的身體漸漸不好了。他仍然關心氣候的變化。——《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
(2) 關懷,掛念
關心民眾生活
媽媽最關心我的身體
項安世名句,又和毛子和鄭薦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