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史浩的《柘枝舞》
全文:
回頭卻望塵寰去。
喧畫堂簫鼓。
整雲鬟、搖曳青綃,愛一曲柘枝舞。
好趁華封盛祝笑,共指南山煙霧。
蟠桃仙酒醉昇平,望鳳樓歸路。
參考注釋
雲鬟
(1).高聳的環形髮髻。 唐 李白 《久別離》詩:“至此腸斷彼心絶,雲鬟緑鬢罷梳結。” 元 楊暹 《劉行首》第四折:“脫紅裙,著布衣,改雲鬟為丫髻。”
(2).泛指烏黑秀美的頭髮。 清 鄭燮 《賀新郎·贈王一姐》詞:“竹馬相過日,還記汝、雲鬟覆頸,胭脂點額。”
(3).借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宋 晁補之 《綠頭鴨·韓師朴相公會上觀佳妓輕盈彈琵琶》詞:“算從來、司空慣,斷腸初對雲鬟。” 明 無名氏 《贈書記·男妝避選》:“拚將身命赴黃泉,強如宮禁鎖雲鬟。”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悔嫁》:“都祇説,屬鬚眉,終較勝雲鬟素麵。”
搖曳
(1) 晃蕩;飄蕩
搖曳的燭光
住宅角落處的竹枝在晚風輕微吹拂下緩緩搖曳
(2) 逍遙
一曲
(1).水流彎曲處。《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傳:“謂水曲流處。” 唐 劉禹錫 《送李尚書鎮滑州》詩:“ 黃河 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2).猶一彎。 劉半農 《游香山紀事詩》:“一曲橫河水,風定波光靜。”
(3).猶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楊倞 註:“一曲,一端之曲説。” 漢 桓寬 《鹽鐵論·論鄒》:“將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萬方,猶無準平而欲知高下,無規矩而欲知之圓也。”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倫,推崇世教,小藝片言之善,偏長一曲之材,皆欲養成,未嘗棄廢。”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原善上》:“人雖得乎全,其間則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於一曲。”
(4).猶一縷。 唐 張泌 《題華嚴寺木塔》詩:“一曲晚煙浮 渭水 ,半橋斜日照 鹹陽 。”
一首樂曲。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濁酒一盃,彈琴一曲。”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頗通絲竹,彈得幾曲琵琶,當此夜深孤悶之時,我試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陽台·訪媚香樓遺址》詞:“青山幾點胭脂血,做千秋悽怨,一曲嬌嬈。” 艾青 《向太陽》詩:“我的靈魂,不論白日和黑夜,永遠的唱著一曲人類命運的悲歌。”
柘枝舞
唐 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 石國 (今 蘇聯 中亞塔什乾 一帶)傳來。最初為女子獨舞,舞姿矯健,節奏多變,大多以鼓伴奏。後來有雙人舞,名《雙柘枝》。又有二女童藏於蓮花形道具中,花瓣開放,出而對舞,女童帽施金鈴,舞時轉動作聲。 宋 時發展為多人隊舞。 宋 梅堯臣 《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簡樂民和,不厭來觀柘枝舞。”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西域樂舞在 長安 處於壓倒 中國 樂舞的優勢,是在 開元 天寶 間……柘枝舞女著窄袖薄羅衫。”參閱《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五·柘枝詞》 宋 郭茂倩 題解、《宋史·樂志十七》。
史浩名句,柘枝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