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馮時行的《隱甫聖可子儀同游寶蓮分韻得郭字》
全文:
海縣一廛市,天地一郛郭。
跼蹐礙高厚,而況自羈絡。
末俗競芒忽,訟紙霜葉落。
平心作巨帚,一掃付清廓。
無事我所得,超然解塵縛。
天淨鏡磨垢,日炫眼刮膜。
野水照曳杖,山煙薦飛屩。
清朋璠璵姿,興寄相領略。
世間出世間,秋風古蘭若。
翠巘拂觚稜,紫蘇濫關鑰。
晨鐘隱町疃,香霧散林薄。
竹密萬夫靜,樹迸蒼虬躍進。
黏壁篆乾蝸,檐絲下晴蠖。
蒲*團便熟倚,茗碗快自瀹。
性與香火冷,身脫簿領虐。
理窟深探討,迷津銳疏鑿。
心期跨汗漫,知音付丘壑。
俯仰三十秋,痛被造化謔。
貧窮道味勝,老大世故約。
妄念春朝冰,不作間市瘧。
出據廓廟地,入分禽鳥樂。
時來屈伸指,胸次何綽綽。
一官馳負擔,五斗代莖獲。
看山未害廉,塵跡詎可削。
倦鳥爭暝樹,短景轉修閣。
一來固未厭,再至良不惡。
明日復命駕,便道過龍鶴。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一來
(1).來一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晉 楚 將平,諸侯將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來。” 唐 白居易 《贈曇禪師》詩:“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尋師始一來。”《宋史·卓行傳·巢谷》:“ 蘇軾 責 黃州 ,與 谷 同鄉,幼而識之,因與之游。及 軾 與弟 轍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嘗一來相見。”
(2).常與“二來”、“三來”等連用,列舉理由或目的。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來慶賀功勞,二來犒賞孩兒。”《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一來曉得姐姐的心事,二來見 鳳生 靦覥,心裡也有些喜歡,要在裡頭撮合。”《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咱一來是為行好,二來也怕髒了我的店。” 朱自清 《給亡婦》:“你常生病,卻總不開口,掙扎著起來;一來怕擾我,二來怕沒人做你那分兒事。”
(3).謂某種動作或情況的出現。 魯迅 《故事新編·序言》:“不記得怎么一來,中途停了筆,去看日報了。” 巴金 《家》七:“他自己把心關著,唯恐別人看見他的秘密,你想,這樣一來別人怎好跟他接近?” 老舍 《正紅旗下》十:“到端午、中秋、重陽,大家若是都作些詩,喝點黃酒,有多好呢!哼,那么一來,天下準保太平無事了!”
(4).蒙語ire的音譯。“來了”之意。《華夷譯語》等作“亦列”。 明 黃元吉 《流星馬》第二折:“通事見正旦云:‘也七阿媽薩一來四。’”參閱 方齡貴 《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
不惡
(1).謂不為惡聲厲色。《易·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程頤 傳:“遠小人之道,若以惡聲厲色,適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莊威嚴,使知敬畏。”
(2).不壞;不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凝之 謝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還 謝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釋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廼爾?’” 唐 白居易 《雪後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詩:“紫綬相輝應不惡,白鬚同色復何如?” 魯迅 《野草·死後》:“在手背上觸到草蓆的條紋,覺得這屍衾倒也不惡。”
馮時行名句,隱甫聖可子儀同游寶蓮分韻得郭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