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秋懷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義也》
全文:
暑退財幾時,忽已迫霜露;西風一何厲,落葉紛滿路。
老翁衰可笑,日夜念墐戶;衣裘先關懷,膏火亦當具。
酒尤不可緩,傾聽糟床注。
供盤柿栗耳,何敢議雉兔!
參考注釋
老翁
(1) 老年男子
(2) 父親
可笑
令人發笑
可笑的錯誤
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時日夜兵火交迫。——《廣州軍務記》
日夜望將軍至。——《史記·項羽本紀》
墐戶
塗塞門窗孔隙。《詩·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孔穎達 疏:“墐戶,明是用泥塗之,故以墐為塗也。” 宋 蘇軾 《秋陽賦》:“居不墐戶,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無忘秋陽之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披裘御雪,墐戶避風。” 貝青喬 《冬窗雜興》詩:“濤聲萬壑沸喬松,墐戶圍爐逸興濃。”參見“ 墐 ”。
衣裘
(1).夏衣冬裘。《周禮·天官·宮伯》:“以時頒其衣裘。” 鄭玄 註:“衣裘,若今賦冬夏衣。” 賈公彥 疏:“夏時班衣,冬時班裘。”《呂氏春秋·重己》:“其為輿馬衣裘也,足以逸身煖骸而已矣!”
(2).專指皮裘或泛指衣服。《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初與 卓文君 還 成都 ,居貧愁懣,以所著鷫鸘裘就市人 陽昌 貰酒,與 文君 為懽。既而 文君 抱頸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宋書·隱逸傳上·戚同文》:“冬月,多解衣裘與寒者。” 清 姚鼐 《<南園詩存>序》:“君家貧,衣裘薄。”
關懷
關心他人
不治產業,居常貧罄,無有半約,未嘗關懷。——《宋書·孔覬傳》
從這件小事上,我們看到的是周總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貴品質,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一件珍貴的襯衫》
膏火
(1).照明用的油火。 南朝 梁 何遜 《為衡山侯與婦書》:“心如膏火,獨夜自煎。” 宋 蘇軾 《上元夜》詩:“今年江海上,雲房寄山僧,亦復舉膏火,松間見層層。”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重貶》:“相逢頃刻時,離情又催,心如膏火有誰知。” 清 方文 《窮冬六詠·無油》:“坐不惜膏火,愁隨更漏長。”
(2).特指夜間讀書用的燈火。因亦借指勤學苦讀。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不是無膏火,勸郎勤六經。” 宋 蘇軾 《送蜀僧去塵》詩:“十年讀《易》費膏火,盡日吟詩愁肺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圖竟落孫山。”
(3).指供學習用的津貼。《明史·楊爵傳》:“兄為吏,忤知縣繫獄。 爵 投牒直之,並繫。會代者至, 爵 上書訟冤。代者稱奇士,立釋之,資以膏火。”《紅樓夢》第九回:“凡族中為官者,皆有幫助銀兩,以為學中膏火之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他在局裡,卻還是當一個學生的名目,一個月才四吊錢的膏火,你叫他怎么夠用啊!” 梁啓超 《辛亥革命的意義》:“前 清 末年辦學堂,學費膳費書籍費,學堂一攬乾包,還倒貼學生膏火。”
陸游名句,秋懷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義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