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韓持國從富并州辟》
全文:
韓侯冰玉人,不可塵土雜。
官雖眾俊後,名字久訇磕。
并州天下望,撫士威愛愜。
千金棄不惜,賓客常滿合。
遙聞餘風高,為子置一榻。
親交西門餞,百馬驕雜遝。
子材宜用世,談者為嗚唈。
矧今名主人,氣力足呵欱。
推賢為時輔,勢若朽易拉。
會當薦還朝,立子在閶闔。
惜哉秣騏驥,賦以升龠合。
咨予棲棲者,氣象已摧塌。
他年佐方州,說將尚不納。
況於聲勢尊,豈易取酬答。
有如持寸莛,未足撼鞺鞳。
顧於山水閒,意願多所合。
匡廬與韶石,少小已嘗蹋。
風游會稽春,雪宿天柱臘。
淮湖江海上,慣食蝦蟹蛤。
西南窮岷嶓,東北盡濟漯。
身雖未嘗歷,魂夢已稠沓。
荊溪最所愛,映燭多廟塔。
溪果點丹漆,溪花團繡罨。
扁舟信所過,行不廢樽榼。
一從舍之去,霜雪行滿頜。
思之不能寐,蹙若虻蚋噆。
方將築其濱,畢景謝噂嗒。
安能孤此意,顛倒就衰颯。
唯子余所向,嗜好比鶼鰈。
何時歸相過,游屐尚可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會稽
(1).山名。在 浙江省 紹興縣 東南。相傳 夏禹 大會諸侯於此計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傳·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於 會稽 。”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 禹 ﹞更名 茅山 曰 會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蘇省 東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漢書·嚴助傳》:“ 嚴助 , 會稽 吳 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賀太傅 作 吳郡 ,初不出門, 吳 中諸強族輕之,乃題府門云:‘ 會稽 雞,不能啼。’” 清 吳偉業 《過朱買臣墓》詩:“ 翁子 窮經不自貧, 會稽 連守拜為真。”
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嶽,即此。《史記·孝武本紀》:“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嶽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陝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於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王安石名句,韓持國從富并州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