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邦彥的《開元夜遊圖》
全文:
潞州別駕年十八,彎弓射鹿無虛發。
真龍絕水魚鱉散,參軍後騎鳧鷗沒。
鹹原瑞氣映壺關,城南書生知阿瞞。
解鞍下馬日向夕,炙驢行酒天為歡。
坐上何人識天意,擫帽破靴朝邑尉。
旄頭夜轉紫垣開,太白光芒黃鉞利。
萬騎齊呼左右分,將軍夜披玄武門。
鏖兵三窟盡妖黨,問寢五門朝至尊。
羽林蕭蕭蔘旗折,太極瑤光淨煙雪。
殺身志在攀龍鱗,唾手成功探虎穴。
麾下且侯李與王,輕形玉帶持箙房。
晉文賞功從悉錄,漢光道舊情無忘。
與宴宮中張秘戲,復道晴樓過李騎。
連催羯鼓汝陽來,一抹鯤弦薛王醉。
玉階淒淒微有霜,天雞喚仗參差光。
宜春列炬散行馬,長樂疏鍾嚴曉妝。
清線急管歡未畢,瑤池八馬西南出。
捫參歷井行道難,失水迴風永相失。
君不見當時韋杜間,呼鷹走狗去不還。
坐間年少莫大語,臨淄郡王天子父。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殺身
捨生;喪生。《墨子·兼愛中》:“乃若夫少食、惡衣、殺身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史記·楚世家》:“殺生以明君,臣之願也。” 唐 盧綸 《雪謗後書事上皇甫大夫》詩:“豈言沉族重,但覺殺生輕。”《水滸傳》第四回:“提轄恩念,殺身難報。” 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 明 末,真有被謠言弄得遭殺身之禍的。”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 李泌 的歸隱是要避免殺身的災難。”
龍鱗
(1).龍的鱗甲。《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 李善 註:“ 郭璞 曰:‘如龍之鱗彩也。’” 呂向 註:“言眾物顏色相照爛然如龍鱗也。”
(2).《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後因以“龍鱗”指人主。《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任賢》:“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宋 梅堯臣 《送馬司諫使北》詩:“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 陰山 。”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蠻素至江》:“不道龍鱗難逆遭黜降,喜青山正對黃堂。”
(3).指皇帝的袞服,龍袍。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仇兆鰲 註:“龍鱗,謂袞衣之龍章。” 明 謝讜 《四喜記·雙桂聯芳》:“鳴鞘隱隱聲傳,仰見龍鱗日耀。”
(4).像龍鱗的樣子。 漢 揚雄 《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鍾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李善 註:“龍鱗,似龍之鱗也。” 呂延濟 註:“言壯勇之金人飾以龍文,令負鐘虡。”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石瓊文而翕赩,山龍鱗而炤爛。” 宋 王禹偁 《和陳州田舍人留別》之五:“道服日斜披鶴氅,藥畦春暖步龍鱗。”
(5).似龍鱗的事物。指水波,漣漪。 晉 郭璞 《江賦》:“溭淢濜溳,龍鱗結絡。” 唐 厲玄 《從軍行》:“戰場收驥尾,清翰怯龍鱗。” 宋 梅堯臣 《汴水斗減寄彥國》詩:“深灘鼇背出,淺浪龍鱗斜。” 明 劉基 《摸魚兒》詞:“碧江風過龍鱗起,天際白雲如絮。”
(6).幼竹。幼竹有籜,如龍鱗狀。 唐 虞世南 《賦得臨池竹應制》:“龍鱗漾 嶰谷 ,鳳翅拂漣漪。”
(7).松檜之屬。松檜之皮如龍鱗,故稱。 唐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宋 梅堯臣 《檜詠》:“龍鱗已愛松身直,珠實還看柏華垂。”
(8).累累垂垂的葡萄。 唐 劉禹錫 《葡萄歌》:“馬乳帶輕霜,龍鱗曜初旭。”
(9).寶刀名。 三國 魏 曹丕 《劍銘》:“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狀如龍文,名曰龍鱗。”
唾手
比喻極易。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地理》:“ 勃 ( 蕭勃 )之別將 歐陽頠 軍 苦竹灘 , 陳武帝 遣 周文育 總師,唾手而禽 頠 。”《三國演義》第六三回:“只因一將傾心後,致使連城唾手降。”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十七:“若是從裡面放起火來, 吳六 等人不被燒死,軍心也亂,唾手可解決戰鬥。”
成功
獲得預期的結果,達到目的
丞相放心,乾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國演義》
探虎穴
比喻冒險。語本《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襄城公鄭偉墓志銘》:“探虎穴而揮戈,上 魚門 而懸胄。”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將軍》詩:“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好逑傳》第二回回目:“探虎穴巧取蚌珠還。”
周邦彥名句,開元夜遊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