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原文
每自不禁愁,螢光又見流。
漫雲能燭夜,底事更催秋。
背月偷熒耀,因風托去留。
昨年已感觸,今夕憶從頭。
詩詞問答
問:螢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螢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螢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
參考注釋
不禁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來
不禁不由
螢光
(1).螢火蟲發出的光。 唐 韋承慶 《直中書省》詩:“螢光向日盡,蚊力負山疲。” 宋 徐照 《宿翁靈舒幽居期趙紫芝不至》詩:“蛩響移砧石,螢光出瓦松。”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余﹞但見隔岸螢光明滅萬點,梳織於柳堤蓼渚間。”
(2).借指磷光。 李瑛 《鑽石》詩:“鑽石的河,鑽石的山,月光下,到處閃著螢光的幽藍。”
漫雲
別說,不要講。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韻》:“漫雲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 仇西華 《哀悼黃家壩犧牲諸同志》詩:“漫雲 * 千家悅,那料曇花一現空。”
燭夜
(1).照亮黑夜。《三國志·魏志·管輅傳》“ 毓 問 輅 :‘天下常太平否?’”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管辰 《管輅別傳》:“三五盈月,清耀燭夜,可以遠望,及其在晝,明不如鏡。” 南朝 梁 陶弘景 《華陽頌·物軌》:“熒芝可燭夜,田泉嘗澣塵。” 宋 范成大 《題徑山寺樓》詩:“神光來燭夜,壽木不知秋。”
(2).雞的別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鷄一名燭夜。”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鷄名燭夜,又曰翰音。”
(3).神話中的花名。參見“ 燭夜花 ”。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熒耀
微光。《文子·上德》“故人不小覺,不大迷” 宋 杜道堅 纘義引舊註:“執熒耀而方太陽,非迷若何?”
去留
離開或留下
去留自己選擇
昨年
去年。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即如昨年,皇上以虜賊內犯,特勑廷臣,集議防虜之策。” 魯迅 《集外集拾遺·今春的兩種感想》:“昨年 東北 事變詳情我一點不知道。”
感觸
跟外界事物接觸而引起的思想感情
他在這方面深有感觸
今夕
今晚;當晚。 晉 左思 《蜀都賦》:“樂飲今夕,一醉累月。” 唐 韓愈 《玩月喜張十八員外以王六秘書至》詩:“況當今夕圓,又以嘉客隨。” 郭沫若 《落葉》:“風雨瀟瀟著的今夕。”
從頭
(1) 從開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 * 《憶秦娥·婁山關》
(2) 重新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春含未得黃鸝報,路轉唯尋白鹿蹤楊蟠《次韻和酬》
- 藹藹瑤山滿,仙歌始樂風韋承慶《寒食應制》
- 自喜老後健,不嫌閒中忙
- 團扇歌清,重裀舞妙阮閱《踏莎行(和田守)》
- 晚來花下敲門者,不是神仙即酒仙釋楚巒《隱逸》
- 兒女眼前難喜舍,彌憐雙鬢漸如絲李嘉祐《聞逝者自驚》
- 丞相車茵端未惜,孟公好客聊無客
- 青春應時節,斗柄夜搖東項寅賓《和范至能元日》
- 西園宴公子,北里召王侯鄭愔《夜遊曲》
- 山市放歌知屢醉,沙津獨步想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