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五月鳴蜩(得清字八韻朝考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散步芳堤上,如簧乍弄聲。

初聞未慣耳,徐繹頗含情。

好雨無逾節,知時逮化生。

豳風曾葉什,月令善窺衡。

但鼓脅為響,寧騰口浪鳴。

以旁真是別,雖噪不離清。

駱詠且須待,江脩信致精。

寒蟬何足取,即事慎揚明。

詩詞問答

問:《賦得五月鳴蜩(得清字八韻朝考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三

2. 得清字八韻朝考題

參考注釋

散步

(1) 為了鍛鍊或娛樂而隨便走走

去散步

愛作長距離散步

上公園去散步

(2) 尤指在漫步中向人求婚

她同汽車修理廠的一個技工出去散步

(3) 漫步徘徊

到田野里散步

(4) 尤其為了炫耀而緩漫步行

貴婦們早晨穿著黑衣服,但是下午卻穿著漂亮時髦的絲長袍散步

如簧

(1).比喻善為巧偽之言。簧,樂器中用以發聲的片狀振動體。《詩·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唐 徐夤 《楚國史》詩:“君王不翦如簧舌,再得 張儀 欲奈何?” 明 沉鯨 《雙珠記·刑逼成招》:“那 李克成 心多狡,素橫行,言巧如簧疑上聽。”

(2).見“ 如黃 ”。

含情

懷著感情;懷著深情(多指愛情)

含情脈脈

逾節

亦作“踰節”。1.超越一定的規則、分寸。《禮記·曲禮上》:“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 孔穎達 疏:“禮不踰越節度也。”《呂氏春秋·處方》:“君臣父子夫婦,六者當位,則下不踰節,而上不苟為矣。”《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庶位踰節茲謂僭,其旱澤物枯,為火所傷。”

(2).猶言違背節操。 清 顧祿 《桐橋倚棹錄·冢墓》:“﹝ 倪烈婦 楊氏 ﹞夫死於 崇禎 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氏誓不逾節,豫命修壙,石刻‘鴛鴦’二字。”

化生

(1).化育生長;變化產生。《易·鹹》:“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澄濁剖判,庶物化生。”《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七年》:“陰陽恃以化生,賢者恃以成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續錄三》:“此化生自然之理,非人力所能為。” 王西彥 《古屋》第四部:“一個做母親的人,怎能捨棄自己血肉所化生的兒女們?”

(2).古人認為某些昆蟲是由他類昆蟲變化而生成的,這種情況叫化生。亦指化生之昆蟲。《白雪遺音·南詞·和風吹動》:“又見粉蝶雙雙來對舞,蜜蜂兩兩採花忙。我想化生尚且成雙對,我的才郎豈不戀紅粧。” 清 趙翼 《園居》詩:“蚊蝱本化生,非有卵與核。”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藝能·治庖》:“蝦味甚鮮,其物是化生,螞蟻、蝗蟲之子,一落水皆可變。”

(3).佛教所謂“四生”之一。指無所依託,借業力而忽然出現者,如諸天神、餓鬼及地獄中的受苦者。 南朝 梁 沉約 《為文惠太子禮佛願疏》:“濕生化生,有想無想,皆藉今日慈悲,鹹簉浣濯。”《大乘義章》卷八:“言化生者,如諸天等,無所依託,無而忽起,名曰化生。若無依託,云何得生?如《地論》釋,依業故生。” 唐 司空圖 《偶書》詩之四:“證因池上今生願,的的他生作化生。” 明 李贄 《與李惟清》:“彼上上品化生者,便是他家至親兒孫,得近佛光,得聞佛語,至美矣。”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後》:“我眼前總充塞著重迭的黑雲,其中有故鬼,新鬼,遊魂,牛首阿旁,畜生,化生,大叫喚,無叫喚,使我不堪聞見。”

(4).即化身。 唐 楊炯 《盂蘭盆賦》:“若乃山中禪定,樹下經行,菩薩之權現,如來之化生,莫不汪洋在列,歡喜充庭。”詳“ 化身 ”。

(5).古代的一種嬰兒偶像。古人有以“化生”求子的風俗。 唐 薛能 《吳姬》詩之十:“ 芙蓉殿 上中元日,水拍銀臺弄化生。” 元 顧瑛 《天寶宮詞》之四:“後宮舉做金錢會,香水蘭盆浴化生。” 元 袁桷 《馬伯庸擬李商隱<無題>次韻》之四:“蠟捻化生秋夕賜,翠標疊勝歲華移。” 明 陳繼儒 《群碎錄》:“七夕俗以蠟作嬰兒形,浮水中以為戲,為婦人宜子之祥,謂之化生。”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或曰:化生,摩侯羅之異名。宮中設此,以為生子之祥。”

(6).指女神像。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韻》:“翠鳳輿真女,紅蕖捧化生。”《太平廣記》卷三五七引 宋 柳開 《蘊都師》:“見一佛前化生,姿容妖冶,手持蓮花,向人似有意。”

豳風

《詩經》的十五《國風》之一。總計七篇二十七章,都是 西周 時代的詩歌。 清 張英 《擬古田家詩》之二:“昔愛誦《豳風》,亦常歌《小雅》。”

令善

謂才德美好。《北齊書·幼主紀》:“帝幼而令善,及長,頗學綴文,置 文林館 ,引諸文士焉。”

鼓脅

亦作“ 鼓脇 ”。 1.拍擊腋下。 宋 王令 《秋夜》詩:“秋夕不自曉,百蟲齊一鳴。時節適使然,鼓脅亦有聲。”

(2).鼓動威脅。 清 薛福成 《中興敘略上》:“鼓脇徒眾,舳艫蔽 江 東下,未浹月而 金陵 又告失陷矣。”

騰口

同“ 滕口 ”。張口放言。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騰口因成痏,吹毛遂得疵。” 宋 王安石 《和平甫寄陳正叔》:“此道廢興吾命在,世間騰口任云云。”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借外債以開鐵道說》:“如此,則他日考求西學,小儒不至咋舌,清議不至騰口矣。”

真是

確實;的確

真是鬆了一口氣

不離

(1).不失;不失為。《莊子·馬蹄》:“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樸素。”《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2).不離開;不離去。 漢 焦贛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眾,不離其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一物大於貓,來伏身下,展轉不離。”

(3).差不多;還不錯。《紅樓夢》第一○八回:“ 湘雲 道:‘別人還不離,獨有 璉二嫂子 ,連模樣兒都改了,説話不伶俐了。’” 老舍 《駱駝祥子》四:“老頭子看了車一眼,點了點頭:‘不離!’”

須待

(1).依靠。 漢 王充 《論衡·非韓》:“儒生,耕戰所須待也;棄而不存,如何也?”

(2).等待。《三國志·魏志·趙儼傳》:“若綿絹不調送,觀聽者必謂我顧望,有所須待也。”《漢書·郊祀志上》“宿留海上” 唐 顏師古 註:“宿留,謂有所須待也。”

致精

(1).積聚精氣。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國身》:“治身者務執虛靜以致精,治國者務盡卑謙以致賢;能致精則合明而壽,能致賢則德澤洽而國太平。”

(2).顯示精巧。《後漢書·張衡傳》:“ 蒱且 以飛矰逞巧, 詹何 以沉鉤致精。”

寒蟬

(1) 天冷後不叫或低鳴的蟬

(2) 蟬的一種,身體小,黑色,有黃綠色的斑點,翅膀透明。雄的有發音器,夏末秋初時在樹上叫

寒蟬淒切。——宋· 柳永《雨霖鈴》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即事

(1).任事;作事。《史記·封禪書》:“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公乃盛服執笏以入即事。”《續資治通鑑·宋寧宗慶元四年》:“樞密使 襄 ,請用步卒穿濠築障……軍民並役,又募飢民以傭,即事五旬而畢。”

(2).面對眼前事物。 晉 陶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詩:“即事有哀傷,山川自如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即事興情,因而成賦。”

(3).以當前事物為題材的詩。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命意·陵陽謂須先命意》:“凡作詩須命終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聯,因而成章,如此則意不多屬。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懷、即事之類,皆先成詩,而後命題者也。”

(4).多用為詩詞題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詩, 宋 辛棄疾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詞,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詩等等。

詩詞推薦

賦得五月鳴蜩(得清字八韻朝考題)原文_賦得五月鳴蜩(得清字八韻朝考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