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鄭域的《念奴嬌》
全文:
素肌瑩淨,隔鮫綃貼襯,猩紅妝束。
火傘飛空熔不透,一塊玲瓏冰玉。
破暑當筵,褪衣剝帶,微露真珠肉。
中心些子,向人何大焦縮。
應恨舊日楊妃,塵埃走遍,向南閩西蜀。
困入筠籠消黯攪,香色精神愁蹙。
賴有君謨,為傳家譜,不棄青黃綠。
到頭甜口,是人都要圜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素肌
白色的肌肉。特指蔬菜、瓜果的白色肉質。 漢 劉楨 《瓜賦》:“藍皮密理,素肌丹瓤。” 唐 白居易 《食筍》詩:“紫籜坼故錦,素肌擘新玉。”
鮫綃
亦作“ 鮫鮹 ”。1.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亦借指薄絹、輕紗。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南海出鮫綃紗,泉室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服,入水不濡。” 唐 溫庭筠 《張靜婉採蓮曲》:“掌中無力舞衣輕,剪斷鮫鮹破春碧。” 明 高東嘉 《泣顏回·春遊》套曲:“見遊人往來,貪歡笑,舞鮫鮹,鬧咳咳笑高。”《鏡花緣》第九四回:“﹝車﹞係用柳木如窗欞式做成,極其輕巧;周圍俱用鮫綃為幔;車內四面安著指南針。”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陽光從紫雲中穿著淡黃紗浪進來,清脆的鳥聲在中間流囀,屋子的一切,便好似蒙在鮫鮹之中的那般波動,軟艷!”
(2).指毛帕、絲巾。 宋 陸游 《釵頭鳳》詞:“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明 梁少白 《月雲高·紀情》套曲:“黃花羞對,也只為君,金樽慵倒,也只為君,淚珠暗把鮫鮹搵。”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鮫綃。”
貼襯
(1).墊襯。 宋 文天祥 《至揚州》詩之十三序:“土圍糞穢不可避,但掃淨數人地,以所攜衣服貼襯地面,睡起復坐,坐起復睡,日長難過,情緒奄奄,哀哉!”《石點頭·瞿鳳奴情愆死蓋》:“且又貼襯些沉速生香,熏得滿身撲鼻。”
(2).指墊襯的東西。 明 高濂 《遵生八箋·燕閒清賞·賞鑒收藏畫幅》:“收藏畫片,須看絹素紙地,完整不破,清白如新,照無貼襯,此為上品。面看完整,貼襯條多,畫神不失,此為中品。”
猩紅
一種鮮紅色,比蘋果的紅色黃而略淺,比洋紅黃而淺,比卡斯蒂利紅黃而暗,比茜草的深紅色黃而淺,比辣椒稍藍、稍淡而略暗
妝束
(1).打扮,裝飾。 明 唐寅 《題桑》詩:“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粧束出娉婷。”《金*瓶*梅詞話》第一回:“金銀首飾,粧束身子。”《西遊補》第十三回:“ 小月王 大喜,一面令人傳旨,叫 踏空兒 不必鑿天;一面叫女子弟粧束搬戲。”
(2).猶服飾。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下》:“當時優家者流,粧束因可概見,而後世所為副淨等色,有自來矣。 唐 制如《霓裳》等舞,度數至多,而名號粧束,不可深考。”
(1).打扮的式樣。 宋 蔣捷 《賀新郎》詞:“待把宮眉橫雲樣,描上生綃畫幅。怕不是新來妝束。” 元 張翥 《露華·玉簪》詞:“幾度借取搔頭,別試 漢 宮妝束。” 魯迅 《南腔北調集·關於女人》:“不過,只要看有人出來唉聲嘆氣的不滿意女人的妝束,我們就知道當時統治階級的情形,大概有些不妙了。”
(2).打扮。 明 葉憲祖 《鸞鎞記·秉操》:“小娘子,你怎么這般妝束?”
鄭域名句,念奴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