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程節齋的《水調歌(題角牴人障)》
全文:
養氣兼養勇,豈不丈夫哉。
何人剛欲鬥力,謾向此間來。
莫論施身文繡,看取兼人膽諒,胸次盡嵬嵬。
獨步登壇後,諸子盡輿台。
笑渠儂,身賁育,伎嬰孩。
虛嬌自恃,未識金德木雞才。
始也旁觀退聽,少則直前交臂,智與力俱摧。
世有賞音者,為唱凱歌回。
參考注釋
自恃
(1) 自以為有所依靠;倚仗
自恃人多勢大
(2) 過分自信而驕傲
金德
五德之一。謂以金而德王。古代陰陽學家以五行相生相剋和終而復始的循環變化,說明王朝興替的原因,稱為“五德終始”。《史記·封禪書》:“ 殷 得金德,銀自山溢。”《魏書·禮志一》:“ 晉 承 魏 ,土生金,故 晉 為金德。”《醫宗金鑒·運氣要訣·五行德政合化災變歌》:“金德清潔政勁切,其化緊歛令露膏。其變肅殺霜早降,其災蒼乾草木凋。”參見“ 五德 ”。
木雞
(1).《莊子·達生》:“ 紀渻子 為王養鬭雞,十日而問曰:‘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成玄英 疏:“神識安閒,形容審定……其猶木鷄不動不驚,其德全具,他人之雞,見之反走。”後因以“木雞”喻指修養深淳以鎮定取勝者。 唐 白居易 《禮部試策》之三:“事有躁而失、靜而得者,故木雞勝焉。”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須一精神似木雞待鬪,還須解弄丸機彀。”
(2).木製能飛的雞。 晉 葛洪 《抱朴子·應嘲》:“ 墨子 刻木雞以厲天,不如三寸之車鎋。”
(3).用以比喻呆笨或發愣之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問時,那 羅榮統 呆似木雞,一句話也説不出。” 李玉林 《難忘的會見》:“﹝我們﹞像木雞似的楞了半天。”
程節齋名句,水調歌(題角牴人障)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虛嬌自恃,未識金德木雞才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