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豐的《上魏太守壽》
全文:
臘雪紛紛天散花,余清不但茁梅芽。
更添西漢賢良種,聊振中興宰相家。
雙手幸猶堪活國,百年元不在餐霞。
壽隨名勒南山石,石可磨礱壽莫涯。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臘雪
冬至後立春前下的雪。 唐 劉禹錫 《送陸侍御歸淮南使府》詩:“ 泰山 呈臘雪, 隋 柳布新年。” 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嘗愛 西湖 春色早,臘雪方銷,已見桃開小。”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水一·臘雪》:“冬至後第三戌為臘,臘前三雪,大宜菜麥,又殺蟲蝗。臘雪密封陰處,數十年亦不壞。”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散花
(1).使花朵飄散。 南朝 梁簡文帝 《應令詩》:“遠煙生兮含山勢,風散花兮傳馨香。”
(2).謂為供佛而散撒花朵。《魏書·釋老志》:“ 世祖 初即位,亦遵 太祖 、 太宗 之業,每引高德沙門,與共談論。於四月八日,輿諸佛像,行於廣衢,帝親御門樓,臨觀散花,以致禮敬。”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明寺》:“尚書祠部曹録像凡有一千餘軀。至﹝四月﹞八日,以次入 宣陽門 ,向 閶闔宮 前受皇帝散花。” 唐 宋之問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散花多寶塔,張樂布金田。”《儒林外史》第四回:“﹝眾和尚﹞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纔散了。”
(3).指**。 宋 張元乾 《西江月·和蘇庭藻》詞:“ 維摩 丈室久空空,不與散花同夢。”參見“ ** ”。
(4).佛教稱經之散文為散花。參見“ 散華 ”。
(5).舞曲名。《隋書·音樂志下》:“行曲有《單交路》,舞曲有《散花》。”
(6).樓名。在 四川 成都 。 唐 李白 《登錦城散花樓》詩:“日照 錦城 頭,朝光 散花樓 。” 王琦 註:“ 散花樓 ,在 摩訶池 上, 蜀王 秀 所建。”
方言。坍塌。 叢深 《百年大計》:“將來柱子上邊跑起大吊車來,震動的那樣厲害,要再遇著地上有個震動啥啦的,那不就散花了嗎?”
余清
(1).餘留的清涼之氣。《文選·謝靈運<游南亭詩>》:“密林含餘清,遠峯隱半規。” 呂良 註:“含餘清,謂雨後氣尚清涼也。” 南朝 齊 謝朓 《答靈運詩》:“夕霽風氣涼,閒房有餘清。” 唐 杜甫 《江陵節度使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仗鉞褰帷瞻具美,投壺散帙有餘清。”
(2).指不絕的清脆悅耳之音。 唐 李嶠 《鍾》詩:“欲知常待扣,金簴有餘清。”
不但
不僅,不只是——用在表示遞進關係的複句的前一分句,指出並承認某層意思,後一分句常有“而且”、“並且”、“也”、“還”、“又”等詞相呼應,表示有更進一層的意思
我們的家鄉不但風景優美,物產也很豐富
曾豐名句,上魏太守壽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