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弘誨的《雪中訪唐仁卿》
全文:
乘雪復乘雪,訪君歷帝闉。
相訪何所云,聞君卜居新。
登堂一相見,含意殊未申。
主人情款款,相留殊常賓。
呼僮理別館,對酌蒲萄春。
圍爐繼秉燭,披襟發清論。
尚友懷先哲,江門究淵源。
致虛戒忘助,心上分經綸。
微言著簡冊,裒然席上珍。
嗟哉吾與子,百年企後塵。
奮發同意氣,砥礪結交親。
抗言千古上,耿耿契精神。
晞顏亦顏徒,黽勉宜書紳。
語罷欣自得,酬獻更數巡。
起視夜何其,雪霽爛星辰。
其中有德星,同聚兆賢人。
明當訪太史,誰哉荀與陳。
參考注釋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
披襟
(1).敝開衣襟。多喻舒暢心懷。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 宋 張景星 《秋日白鷺亭》詩:“開樽屏絲竹,披襟向蕭籟。” 清 杜岕 《張大育頭陀抱琴來同孟新聽彈》詩:“一曲《塗山操》,披襟此日過。”
(2).指衣衫破爛,把衣襟拖掛下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壯丁們在每一個人身上穿著一件衛生衣……大框小洞,帶片披襟,甚至有的一邊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猶披心。謂推誠相與。《晉書·周顗傳》:“ 伯仁 總角於東宮相遇,一面披襟,便許之三事,何圖不幸自貽王法。”《藝文類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臨海伏府君集>序》:“與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贈盧五丈參謀琚》詩:“入幕知 孫楚 ,披襟得 鄭僑 。” 清 陳盟 《與親友話舊》詩:“所願故鄉歸有路,披襟重話再生歡。”
清論
(1).公正的評論,亦指公正的輿論。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清論所不能復制,繩黑所不能復彈。”《北齊書·陳元康傳》:“﹝ 陳元康 ﹞受納金帛,不可勝紀,放責交易,徧於州郡,為清論所議。”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 高丞相 巖夫 自南渡執政在中書十餘年,無正言直諫聞於外,清論鄙之。”
(2).清雅的言談。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徐幹》:“清論事究萬,美話信非一。”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向聞長嘯月下,韻甚清激,私心奉慕,願接清論。” 明 方孝孺 《奉俞大有先生》:“仲冬後上 金陵 ,明年回,必得往聽清論,盡所欲言。”
(3).閒談,談天。 唐 韓翃 《題張逸人園林》詩:“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論閒陛坐夕陽。”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朕嘗見儒人談兵,不過講之於樽俎硯席之間,於文字則引 孫 吳 ,述形勢皆閒暇清論可也。”
王弘誨名句,雪中訪唐仁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