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覯的《惜雞詩》
全文:
吾家有雞母,乘春數子生。
生來逾六旬,互覺羽翼成。
其母且再卵,逐之使離散。
眾雛既不來,一子獨戀戀。
戀戀不肯離,逐之終不移。
母行無險易,唧唧相追隨。
卵生亦云足,母伏窠中宿。
厥子苦無依,攀背如悲哭。
窠中母所安,忍渴復忘餐。
子於背上臥,不捨須臾間。
我時見之喜,異類能如此。
因欲觀其終,其終諒何似。
一朝大長成,乃知牝牡情。
膨脝娠有腹,漸見東西行。
行行求飲食,欲以助生息。
卵出子還多,養子何勞役。
朝啄荊草林,暮爪汙泥深。
昔時隨母意,今作*愛雛心。
雛生誠可愛,母老寧忍背。
物性乃不常,使人心嘆慨。
物類本無知,無知孰責之。
斯雞與從異,酷似有天資。
天資以仁孝,變更何太早。
況彼本無知,血毛安足道。
萬物靈者有,孰不念其親。
少艾與妻子,所以奪吾真。
五十慕父母,虞舜稱稽古。
埋子得黃金,邇來唯郭巨。
古人往莫追,言之淚沾衣。
斯言足自警,題作惜雞詩。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物類
(1).萬物,各類的物。《荀子·勸學》:“物類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體之盈虛訊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 傅尃 《變雅樓三十年詩征序》:“蓋以明達乎事情,周知乎物類,洞矚乎幽隱,而旁通乎民志。”
(2).物的同類,同類。 漢 東方朔 《七諫·謬諫》:“音聲之相和兮,物類之相感也。” 王逸 註:“言鳥獸相呼,雲龍相感,無不應其類而從其耦也。”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十:“ 郊 常池上彈蕤賓調,忽聞芰荷間有物跳躍出岸,乃方響一片。有知者識是蕤賓鐵也。指撥精玅,致律呂相應,物類相感耳。” 清 黃景仁 《啼烏仁》:“明知無益痛繫心,物類相類有如此。”
(3).物的種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縛喝國》:“土地所產,物類尤多。” 宋 歐陽修 《奉答聖俞達頭魚之作》詩:“吾聞海之大,物類無窮極。”
(4).物的類別。 梁啓超 《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及其傳略》:“ 達爾文 以前,雖有一二博物學者稍有見於物類蕃變之現象……而不知其變遷進化之所以然。”
(5).特指人或動物。 南朝 宋 張野 《與遠法師書》:“行不負於所知,言不傷於物類。”此指一般的人,猶言他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這般物類,教我怎不陰哂?”此貶稱他人,猶言東西。《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長老説道:‘因你念頭差了,故投落在物類。我特地喚醒你來,再去投胎。’”此指動物。
無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識
年幼無知
李覯名句,惜雞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