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寇準的《天安殿酌獻天書》
全文:
聖運昭惟永,高真協降祥。
方嚴泰壇祀,先薦釜山章。
典禮官無曠,涓辰筮有常。
中天華闕秘,象袞睟容莊。
宵迥星河燦,風微羽衛揚。
獻酬靈契接,陟降寶儀彰。
顧諟欽元命,寅恭達上蒼。
彌文輝竹帛,備物儼蕭薌。
尊道宸心至,登春雅俗康。
猶將奉齋潔,禔福俟穰穰。
參考注釋
獻酬
亦作“獻醻”。 1.謂飲酒時主客互相敬酒。《詩·小雅·楚茨》:“獻醻交錯,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鄭玄 箋:“始主人酌賓為獻,賓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飲酌賓曰醻。”《史記·孔子世家》:“獻酬之禮畢, 齊 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四方之樂。’” 唐 朱灣 《奉使設宴戲擲籠籌》詩:“獻酬君有禮,賞罰我無私。” 清 孫枝蔚 《中秋夜與同幕者把杯》詩:“但恨坐一室,無人互獻酬。”
(2).泛指斟飲。 宋 陸游 《龜堂獨酌》詩之二:“一榼蘭溪自獻酬,徂年不肯為人留。”
(3).酬答;應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文明從容,亦心聲之獻酬也。” 宋 秦觀 《次韻劉遜父以寧齋詩二軸作以還之》:“明珠白璧堪投報,細草幽花入獻酬。” 清 尤侗 《病約三章》:“僕病未能,獻酬筆墨,東塗西抹,少作狼藉,老至頽唐,勉強塞白。”
靈契
(1).地契。授予天下的憑證。《文選·揚雄<劇秦美新>》:“玄符靈契,黃瑞湧出。” 李善 註:“玄符,天符也;靈契,地契也。”《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天剖神符,地合靈契。”
(2).謂與神靈有緣。 明 楊慎 《詞品·郝仙女廟辭》:“採苹水中,蒼煙白霧,俄失其所在。母哀求水濱,願言一見,良久異香襲人,隱約於波渚間曰:‘兒以靈契,託蹟綃宮。’”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寇準名句,天安殿酌獻天書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