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牛燾的《麥管吟》
全文:
麥隴青青麥穗長,拾翠人來哢麥管。
揉青咂綠瞋函胡,吭底風回麥谷暖。
初疑卷葉聲,又似孤生簳。
非匏非葭,苠笏無窾。
雞鳴停午鶴唳秋,篳篥逫律聲嫌緩。
歌頭揭調按伊涼,別有離思吐情款。
楊柳驚飛流水曲,梅花誤落停雲館。
停雲流水共徘徊,分明聲聲怨何滿。
君不見,晉陽城頭夜鳴笳,胡塵倒捲走雲罕。
莫言此管弱縷青,一握怯唫生憂懣。
更疑卻氏銜楚冤,至今悲歌遺秉稈。
懸知一寸麥管一寸腸,麥管捻斷腸牽斷。
腸牽斷,愁不斷,勸君莫向隴頭吹,空使行人豪氣短。
參考注釋
雞鳴
(1).雞叫。常指天明之前。《詩·鄭風·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 南朝 宋 鮑照 《行藥至城東橋》詩:“雞鳴關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顧炎武 《燕中贈錢編修秉鐙》詩:“ 燕 市雞鳴動客輪,九門馳道足黃塵。” 魯迅 《秋夜有感》詩:“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菸捲覺新涼。”
(2).《世說新語·賞譽》“ 劉琨 稱 祖車騎 為朗詣”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逖 ( 祖逖 )與司空 劉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與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綢繆,共被而寢。中夜聞雞鳴,俱起,曰:‘此非惡聲也。’每語世事,則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共起,吾與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見《晉書·祖逖傳》。後以“雞鳴”為身逢亂世當及時奮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
停午
正午;中午。停,通“ 亭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 三峽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宋 梅堯臣 《庖煙》詩:“濕薪燒盡日停午,試問霏霏何處浮。”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九:“嘗試 保和殿 ,未停午,眾方執筆著想,聞有投卷者。”
鶴唳
(1).鶴鳴。 清 王充 《論衡·變動》:“夜及半而鶴唳,晨將旦而雞鳴。” 唐 沉佺期 《峽山賦》:“閒憑晚閣,指天外之霞飛;夢斷曉鐘,聽雲間之鶴唳。”亦指鶴鳴聲。 老舍 《駱駝祥子》二二:“隔著街能聽到些響亮清脆的聲兒,像從天上落下的鶴唳。”
(2).形容驚恐疑慮,自相驚擾。 唐 劉禹錫 《贈澧州高大夫司馬霞寓》詩:“殘兵疑鶴唳,空壘辨烏聲。” 宋 葉適 《高宗皇帝輓詞》之二:“鶴唳空虛警,雲生仗自移。” 明 李東陽 《氐帶箭》詩:“ 秦 鞭斷 江 江 逆流, 八公 草木皆為仇。山頭鶴唳爭回首,城南 老氐 帶箭走。”參見“ 鶴唳風聲 ”。
篳篥
即觱篥。古代管樂器之一種,多用於軍中。《北史·高麗傳》:“樂有五弦、琴、箏、篳篥、橫吹、簫、鼓之屬,吹蘆以和曲。”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篳篥本名悲篥,出於邊地,其聲悲亦然,邊人吹之,以驚中國馬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好夢雖被打破,但因這同吹篳篥似的商音哀咽,卻很含著些荒涼的古意。”
逫律
緩吹貌。《文選·王褒<洞簫賦>》:“氣旁迕以飛射矣,馳散渙以逫律。” 李善 註:“逫律,出遲貌。逫,張律切。” 呂向 註:“逫律,和貌也。”
牛燾名句,麥管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