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篇騷雅名雖遠,三拜逢迎禮過差

黃希旦讀方乾詩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希旦的《讀方乾詩》

全文:
數篇騷雅名雖遠,三拜逢迎禮過差
補得唇來身巳老,灌園何苦更咨嗟。

黃希旦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騷雅

(1).《離騷》與《詩經》中《大雅》、《小雅》的並稱。借指由《詩經》和《離騷》所奠定的古詩優秀風格和傳統。 唐 杜甫 《陳拾遺故宅》詩:“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六一居士下》:“余嘗謂二 李 之詩,詞格騷雅,真可壓倒 元 白 。” 清 張錫祚 《寒食日感舊述懷用昌黎寒食出遊韻》:“憶昔 橫山 有遺老,海內獨司騷雅柄。”

(2).指詩文之才。 南唐 李中 《離亭前思有寄》詩:“若無騷雅分,何計達相思。” 宋 曾鞏 《鵲山亭》詩:“ 少陵 騷雅今誰和? 東海 風流世謾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杜甫》:“觀 李 杜 二公……騷雅之妙,雙振當時。兼眾善於無今,集大成於往作。”

(3).風流儒雅。 清 陳確 《朴庵叔晚過小話兩和來韻》:“騷雅不慙 唐 進士,迂狂全類 宋 諸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少年自言:‘ 陶 姓。’談言騷雅。”

三拜

長跪後兩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為拜。重複三次,謂之三拜。(1)古人相見以再拜為常禮,唯遇特殊情況乃三拜,以示情切。《左傳·僖公十五年》:“ 秦 獲 晉侯 以歸…… 晉 大夫三拜稽首。” 北周 宣帝 時,始改三拜為常禮。《周書·宣帝紀》:“﹝ 宣政 元年九月﹞詔諸應拜者,皆以三拜成禮。”參閱 趙翼 《陔餘叢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對眾賓行禮,不及一一相拜,僅以三拜表示。《儀禮·鄉射禮》:“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 鄭玄 註:“三拜,示徧也。” 賈公彥 疏:“三拜示徧也者,眾賓無問多少,止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業歸敬。 宋 道誠 《釋氏要覽·禮數》:“今釋氏以三拜首,蓋表三業歸敬也。《智論》云:內式禮拜,大約身口業也。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故三拜為禮數也。”

逢迎

(1) 違心趨奉迎合

逢迎拍馬

(2) 迎接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過差

過分;失度。《書·胤征》“ 羲和 湎淫,廢時亂日” 孔 傳:“沉湎於酒,過差非度。”《三國志·蜀志·張飛傳》:“ 飛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先主 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過失;差錯。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陳書·陸山才傳》:“坐侍宴與 蔡景歷 言語過差,為有司所奏,免官。” 宋 司馬光 《進士策問》之二:“夫 唐堯 聖人之盛者,舉事興為,豈容過差,顧後之學者不能辨明耳。” 清 曾國藩 《箴言書院記》:“或有過差,方圖蓋覆,譴亦及之,曰:‘此猶小眚,過是,誅罰重矣。’”

過往的差役。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定買辦》:“遇衝途供應過差,用印票發買。”

黃希旦名句,讀方乾詩名句

詩詞推薦

數篇騷雅名雖遠,三拜逢迎禮過差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