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存理的《寄呂太常》
全文:
根柢詞林信有源,太常清秩自殊恩。
朝端接跡曾班鷺,門外重湖舊姓鴛。
四座傾懷同北海,百篇得體陋西崑。
欲從翰墨淋漓處,一紙千金未足論。
參考注釋
朝端
(1).位居首席的朝臣。指尚書省的長官。《宋書·王弘傳》:“臣 弘 忝承人乏,位副朝端,若復謹守常科,則終莫之糾正。”《文選·王儉<褚淵碑文>》:“蹔遂沖旨,改授朝端。” 李周翰 註:“改授司徒,以為朝臣之首也。” 唐 王維 《送丘為往唐州》詩:“朝端肯相送,天子綉衣臣。”
(2).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宋 王禹偁 《送田舍人出牧淮陽》詩:“藥樹吟多且握蘭,藹然公議滿朝端。”《明史·吳時來傳》:“ 時來 初以直竄,聲振朝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劉庸夫》:“門生故吏,分布朝端。”
接跡
亦作“接蹟”。足跡前後相接。形容人多。 唐 趙璘 《因話錄·徵》:“銅乳之臭,並肩而立,接跡而趨。” 金 王若虛 《太一三代度師蕭公墓表》:“聲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微子之命》:“後之經生不知此義,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跡於天下矣。”亦謂相繼。 唐 韓愈 《伯夷頌》:“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於後世矣。” 明 劉基 《送黃叔暘歸金華覲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訓,以接跡於古昔聖賢而後已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覺世訓》:“歷 漢 文 、 武 、 宣 、 明 、 桓 、 梁武 、 唐憲 ,接跡效尤於後,至 宋徽 又更改皇上帝尊號。”
見“ 接跡 ”。
班鷺
喻肅立成行的朝官。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三出:“班鷺遠,縱舉頭見日,卻袖冷爐香。”
外重
謂中央政權以外的地方藩鎮勢重。《新唐書·陸贄傳》:“方世承平久,武備微,故 祿山 乘外重之勢,一舉而覆兩京。”《元史·百官志七》:“ 中統 、 至元 間,始分立行中書省,因事設官,官不必備,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其丞相,皆以宰執行某處省事繫銜。其後嫌於外重,改為某處行中書省。”
舊姓
指世族。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有問秀才:‘ 吳 舊姓何如?’答曰:‘ 吳府君 聖王之老成…… 陸士衡 、 士龍 鴻鵠之裴回,懸鼓之待槌。’” 南朝 梁元帝 《贈謚杜崱詔》:“ 崱 京兆舊姓, 元凱 苗裔,家傳學業,世載忠貞。”
朱存理名句,寄呂太常名句
名句推薦
忽分二海成孤嶼,細數千峰亂放荷
胡與高《登光明頂》牙籌羽檄皆吾事,才刃飄飄兩有餘
楊億《鄭工部陝西隨 * 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