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賢的《和陶詩·詠二疏》
全文:
二疏昔見機,解綬同歸去。
當時富貴者,詎識歸田趣。
譬之鳳凰烏,千仞見高舉。
紛紛道傍人,嘆息兩賢傅。
能以仁為宅,復以義為路。
賜金亦云多,君儲兩深顧。
明此代謝理,匪為邀聲譽。
行行適桑梓,去去遠塵務。
生理不足論,延賓暢情素。
知止斯無殆,明哲當早悟。
幸有舊田廬,非無子孫慮。
後人繼高躅,賢名亦同著。
參考注釋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鄉桑梓。——《儒林外史》
去去
越去越遠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宋· 柳永《雨霖鈴》詞
塵務
世俗的事務。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江州 夫人語 謝遏 曰:‘汝何以都不復進,為是塵務經心,天分有限?’”《魏書·任城王雲傳》:“陛下必欲割捐塵務,頤神清曠者,冡副之寄,宜紹寶曆,若欲捨儲,輕移宸極,恐非先聖之意,駭動人情。” 唐 段成式 《閒中好》詞:“閒中好,塵務不縈心。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 明 袁宏道 《西京稿序》:“已居 燕 ,結社葡桃棚下,諸韻士日課方外言,以詩為塵務,不暇搆也。”
李賢名句,和陶詩·詠二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