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段縫的《贈王介甫》
全文:
溪橋久廢湮,竹樹半攲側。
夢尋六代塵,老構一椽宅。
誰知江令門,猶倒山公舄。
霸氣消舊朝,歌聲慨陳跡。
鼎族昔繁華,荒徑今岑寂。
願言辟榛蕪,重與開景色。
石疊雲自生,渠鑿流不息。
我幸卜公鄰,望衡步咫尺。
晨夕愜素心,把臂共悅懌。
西崦帶煙樵,南埭釣水食。
底事憂怦怦,相將愛惕惕。
或築吟詩壇,或設談經席。
焉知才不才,聊各適其適。
岸幘豁眼界,揮麈吐胸臆。
隴晴許扶鳩,水漲可𣏾鷁。
嗒然得喪忘,往事莫悽惻。
佳會不可常,歲月豈拋擲。
蒙莊賴妻賢,淵明空子責。
弱木手自栽,勿徒嗟立壁。
滋培待其成,斧削工師職。
更為廣軒亭,左右支圖籍。
鐘山挹爽來,煙鳥紛若織。
綠菘籬下采,金尊池上滌。
此盟更歲寒,一笑星發白。
箸力如未盡,尚能越阡陌。
參考注釋
六代
(1).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晉書·樂志上》:“ 周 始二《南》,《風》兼六代。昔 黃帝 作《雲門》, 堯 作《鹹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謂因前王之禮,設俯仰之容,和順積中,英華發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樂,宮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六代之樂,今盡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漢 。《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 胡三省 註:“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漢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 三國 魏 曹冏 有《六代論》,論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興衰之由。文見《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論》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齊書·高祖十二王傳論》:“若夫六代之興亡, 曹冏 論之當矣。”
(4).指 三國 吳 、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 齊 、 梁 、 陳 。 唐 李白 《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宋 賀鑄 《水調歌頭·台城游》詞:“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 清 顧炎武 《贈鄔處士繼思》詩:“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煙。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討。” 魯迅 《無題》詩之一:“六代綺羅成舊夢, 石頭城 上月如鉤。”
一椽
一條椽子。亦借指一間小屋。《魏書·任城王傳》:“居無一椽之室,家闕儋石之糧。” 宋 朱熹 《次張彥輔西原之作》:“無處堪投跡,空山寄一椽。” 清 黃景仁 《夜坐示施雪帆》詩之一:“幸有一椽堪寄傲,底須狂趁六街塵。”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八回:“屬者兵連禍結,所至為墟,士持千里之糧,民失一椽之庇。”
段縫名句,贈王介甫名句
名句推薦
石泉假藉乳名之,不止乳增謂玉斯
乾隆《 * 泉·其一》露白草猶青,淮舟倚岸停
景池《秋夜宿淮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