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佘翔的《寄貞濟》
全文:
臘月江村掩竹扉,蕭然四壁客來稀。
雲橫遠樹千峰斂,日落平原獨鳥飛。
末技雕蟲空自老,雄談捫虱欲誰依。
越王山下梅花發,幾度尋君夢裡歸。
參考注釋
末技
(1).古指工商業。 漢 賈誼 《論積貯疏》:“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明史·高巍傳》:“疏墾 河南 、 山東 、 北平 荒田,又條上抑末技、慎選舉、惜名器數事, 太祖 嘉納之。”
(2).謂不足道的技藝;小技。 漢 班固 《幽通賦》:“ 養 流睇而猨號兮, 李 虎發而石開。非精神其焉通兮,苟無實其孰信。操末技猶必然兮,矧耽躬於道真。” 宋 陳師道 《出清口》詩:“文章末技將自效,語不驚人神可嚇。”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夫書畫末技, 鍾 、 王 、 顧 、 陸 ,鹹負此稱。” 魯迅 《書信集·致姚克》:“所以其實是能作大幅油畫,卻不能作‘末技’之插畫的。”
雕蟲
(1).比喻從事不足道的小技藝。常指寫作詩文辭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雖讀千賦,愈惑體要。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無責風軌,莫益勸戒。此 揚子 所以追悔於雕蟲,貽誚於霧縠者也。” 唐 李賀 《南園》詩之六:“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清 曾國藩 《致劉孟容書》:“今世雕蟲小夫,既溺於聲律繢藻之末,而稍知道者,又謂讀聖賢書,當明其道,不當究其文字。”
(2).指詩文詞賦。《北齊書·邢邵傳》:“ 邵 雕蟲之美,獨步當時。”《隋書·薛道衡傳》:“ 江 東雅好篇什, 陳 主尤愛雕蟲。”參見“ 雕蟲篆刻 ”。
(3).比喻技藝低下。《水滸傳》第六三回:“大刀 聞達 不知量,狂言逞技真雕蟲!”
彫蟲:指寫作詩文辭賦。《北史·薛道衡傳》:“ 江 東雅好篇什, 陳主 尤為彫蟲, 道衡 每有所作,南人無不吟誦焉。” 唐 張說 《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 長卿 消渴,覺含毫之轉遲; 子云 老大,見彫蟲之都廢。”參見“ 彫蟲篆刻 ”。
自老
(1).猶告老。謂以己年老而辭官。 宋 曾鞏 《送周屯田序》:“上之聽其休,為不敢勤以事,下之自老,為無為而尊榮也。”
(2).自然衰老。 唐 拾得 《無題》詩之二:“山水不移人自老,見卻多少後生人。” 宋 韓元吉 《六州歌頭》詞:“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 宋 辛棄疾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岩石浪》詞:“冉冉年華吾自老。”
雄談
(1).高談闊論。 唐 王勃 《山亭興序》:“雄談逸辯,吐滿腹之精神。” 明 李東陽 《冰玉齋記》:“若 明仲 者,雄談博辯,而人不以為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佟客》:“ 董 按膝雄談,惟敬聽而已。”
(2).指見識廣博、寓義深刻的言論。 唐 盧藏用 《答宋兼貽平昔舊遊》詩:“雄談盡物變,精義解人頤。” 清 李漁 《蜃中樓·獻壽》:“叔叔,這一段雄談,果然説得好聽也。”
捫虱
(1). 前秦 王猛 少年時很窮苦。 東晉 大將 桓溫 兵進 關中 時,他去謁見,一面侃侃談天下事,一面在捫虱,旁若無人。 桓溫 見他不凡,問他:我奉天子之命討逆,“而三 秦 豪傑未有至者何也”? 王猛 說:你不遠數千里而來,但“ 長安 咫尺而不渡 灞水 ”,百姓還不知你到底要怎么樣,所以不至。 桓溫 無言以對。見《晉書·王猛傳》。後以“捫蝨”形容放達從容,侃侃而談。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披雲睹青天,捫虱話良圖。” 宋 王禹偁 《五哀詩·故國子博士郭公忠恕》:“早佐 襄陰 幕, 漢 鼎入 周 室;失志罷屠龍,佯狂遂捫蝨。” 清 石韞玉 《折桂令·自題歸來圖》套曲:“一個個妙技屠龍,雄談捫虱,壯志聞雞。”
(2).泛指任情自適。 唐 李頎 《野老曝背》詩:“有時捫虱獨搔首,目送歸鴻籬下眠。” 元 揭傒斯 《題牧羊圖》詩:“白晝捫蝨眠,清風滿高樹。”
佘翔名句,寄貞濟名句
名句推薦
日用而不知,一泓印了了
乾隆《 * 泉五首·其四》風鳴窗紙破,雨濕爨煙低
王先莘《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