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寒水落石如林,瀉壁直下三千尋

朱同嚴陵舟還喜晴贈陳大用·其二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同的《嚴陵舟還喜晴贈陳大用·其二》

全文:
霜寒水落石如林,瀉壁直下三千尋
溯流豈辭上灘澀,到家不厭尋源深。
片片浮雲或聚散,袞袞長江無古今。
此懷只有陳摶解,故喜扁舟論素心。

朱同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霜寒

寒光閃閃貌。 元 鄭廷玉 《楚昭公》第一折:“這劍呵,冰刃霜寒,玉華光燦。”

水落

(1).水位下降。《爾雅·釋詁下》“汱、渾、隕,墜也” 晉 郭璞 註:“汱、渾,皆水落貌。” 唐 劉長卿 《浮石瀨》詩:“石橫晚瀨急,水落寒沙廣。” 宋 蘇軾 《題南溪竹上》詩之一:“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沉從文 《新景與舊誼·新湘行記》:“正當深冬水落時,邊沿許多部分都露出一堆堆石頭。”

(2).方言。檐溝。 茅盾 《三人行》一:“從早上起,又是濛濛的細雨。檐前洋鐵水落琮琮地響,調子很柔軟。”

如林

形容多。《詩·小雅·大明》:“ 殷商 之旅,其會如林。” 毛 傳:“如林,言眾而不為用也。”《後漢書·郅惲傳》:“故能獲天地之應,剋 商 如林之旅。”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異人輻湊,猛士如林。”

直下

(1).徑直趨赴。《晉書·陶回傳》:“ 峻 知 石頭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陽 南道步來,宜伏兵要之,可一戰而擒。”

(2).謂徑直實行下去。《朱子全書·孟子一》:“ 孟子 見人,即道性善,稱 堯 舜 ,此是第一義。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聖賢,更無一毫人慾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達。《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註:“時租庸使帖下諸州調發,不關節度觀察使,謂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詩:“大山如牆缺,小山如塜纍,眾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條絛來,把妮子縛了兩隻手,掉過屋樑去,直下打一抽,吊將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詩:“海漫漫,直下無底旁無邊。” 元 無名氏 《天淨沙》:“夢兒里分明見他,客窗直下。覺來依舊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來到這個三叉路口,不知那條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這枯楊直下,歇息一回。”

(6).謂直系下傳。 唐 歐陽詹 《許州送張中丞》詩:“ 孫 吳 去後無長策,誰敵 留侯 直下孫。” 唐 歐陽詹 《送郭秀才應舉》詩:“ 并州 細侯 直下孫,才應秋賦懷 金門 。”

千尋

古以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晉 左思 《吳都賦》:“擢本千尋,垂蔭萬畝。”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頭 。” 清 林則徐 《輿縴》詩:“一綫劃開雲徑曉,千尋曳入洞天秋。” 趙朴初 《西江月·參觀密雲水庫工程》詞:“鐵壁千尋鎖浪,碧波萬頃如油。”

朱同名句,嚴陵舟還喜晴贈陳大用·其二名句

詩詞推薦

霜寒水落石如林,瀉壁直下三千尋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