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霜寒水落石如林,瀉壁直下三千尋。
溯流豈辭上灘澀,到家不厭尋源深。
片片浮雲或聚散,袞袞長江無古今。
此懷只有陳摶解,故喜扁舟論素心。
詩詞問答
問:《嚴陵舟還喜晴贈陳大用·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朱同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朱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同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霜寒
寒光閃閃貌。 元 鄭廷玉 《楚昭公》第一折:“這劍呵,冰刃霜寒,玉華光燦。”
水落
(1).水位下降。《爾雅·釋詁下》“汱、渾、隕,墜也” 晉 郭璞 註:“汱、渾,皆水落貌。” 唐 劉長卿 《浮石瀨》詩:“石橫晚瀨急,水落寒沙廣。” 宋 蘇軾 《題南溪竹上》詩之一:“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沉從文 《新景與舊誼·新湘行記》:“正當深冬水落時,邊沿許多部分都露出一堆堆石頭。”
(2).方言。檐溝。 茅盾 《三人行》一:“從早上起,又是濛濛的細雨。檐前洋鐵水落琮琮地響,調子很柔軟。”
如林
形容多。《詩·小雅·大明》:“ 殷商 之旅,其會如林。” 毛 傳:“如林,言眾而不為用也。”《後漢書·郅惲傳》:“故能獲天地之應,剋 商 如林之旅。”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異人輻湊,猛士如林。”
直下
(1).徑直趨赴。《晉書·陶回傳》:“ 峻 知 石頭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陽 南道步來,宜伏兵要之,可一戰而擒。”
(2).謂徑直實行下去。《朱子全書·孟子一》:“ 孟子 見人,即道性善,稱 堯 舜 ,此是第一義。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聖賢,更無一毫人慾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達。《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註:“時租庸使帖下諸州調發,不關節度觀察使,謂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詩:“大山如牆缺,小山如塜纍,眾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條絛來,把妮子縛了兩隻手,掉過屋樑去,直下打一抽,吊將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詩:“海漫漫,直下無底旁無邊。” 元 無名氏 《天淨沙》:“夢兒里分明見他,客窗直下。覺來依舊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來到這個三叉路口,不知那條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這枯楊直下,歇息一回。”
(6).謂直系下傳。 唐 歐陽詹 《許州送張中丞》詩:“ 孫 吳 去後無長策,誰敵 留侯 直下孫。” 唐 歐陽詹 《送郭秀才應舉》詩:“ 并州 細侯 直下孫,才應秋賦懷 金門 。”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到家
(1) 完備;周詳
(2) 在學識和工作上有相當造詣
他的表演還不到家
(3) 回到家中
不厭
(1).不嫌;不加以排斥。《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凡此皆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
(2).不合。《文選·班彪<王命論>》:“取捨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厭,合也。”
(3).不滿足;不飽。厭,通“ 饜 ”。《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史記·伯夷列傳》:“然 回 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漢書·王莽傳中》:“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 明 方孝孺 《贈金溪吳仲實序》:“必學於詩、書、禮、樂、六藝之文至於終身而不厭。”
(4).不服。《漢書·景帝紀》:“諸疑獄,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顏師古 註:“厭,服也。”
不魘,不做惡夢。厭,通“ 魘 ”。
浮雲
(1)
(2) 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
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元· 關漢卿《竇娥冤》
(3) 比喻飄忽不定,未有定處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聚散
會聚與分散
人生聚散無常
袞袞
(1) 大水奔流不絕、旋轉翻滾的樣子。同“滾滾”
不盡長江袞袞來
(2) 說話滔滔不絕的樣子
裴頠論前言往行,袞袞可聽。——《晉書·王戎傳》
(3) 神龍捲曲的樣子
長江
中國第一大河,長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長江發源於青海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流入東海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條件,下文常用“才”、“方”呼應
只有依靠民眾,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僅有
只有他知道內情
陳摶
陳摶(?-989) : 五代宋初道士。字圖南,自號扶搖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東)人。生於唐末。後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隱居武當山,服氣辟穀。後移居華山。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著有《無極圖》(刻於華山石壁)和《先天圖》。認為萬物一體,只有超絕萬有的“一大理法”存在。其學說經後人推演,成為宋代理學的組成部分。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素心
(1) 本心;素願
與素心相違
(2) 心地純潔
素心人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嚴陵舟還喜晴贈陳大用·其二原文_嚴陵舟還喜晴贈陳大用·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