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敦煌曲子的《空無主·其八·調名本意八首》
全文:
諸法本性無自他。
邪正縛解常無為。
眾生愚痴虛妄見。
不識煩惱真菩提。
災怖奇。
增上慢人不信受。
誹謗方等樂嬰兒。
怨何誰。
生死涅盤佛菩薩。
三事和合甚難知。
參考注釋
三事
(1).三件事。所指隨文而異。指正德、利用、厚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孔穎達 疏:“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當諧和之。” 唐 韓愈 《請上尊號表》:“由是五穀歲登,百瑞時見,六府三事,惟序惟歌。” 章炳麟 《辨詩》:“《九歌》者與六詩同列,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此則山川之頌,江海之賦,皆宜在《九歌》後。”
(2).三件事。所指隨文而異。指倡德、和亂、終齊。《逸周書·武穆》:“敬惟三事,永有休哉。三事:一倡德,二和亂,三終齊。”
(3).三種官職。《書·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三事,三職也。為任人、準夫、牧夫之職,故曰‘作三事’。”
(4).指三公。《詩·小雅·雨無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孔穎達 疏:“三事大夫為三公耳。”《漢書·韋賢傳》:“天子我監,登我三事。” 顏師古 註:“三事,三公之位,謂丞相也。”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 唐 許渾 《聞開江*宋相公申錫下世》詩:“位極乾坤三事貴,謗興華夏一夫冤。”參見“ 三公 ”。
(5).三件。 明 葉盛 《水東日記·衣和庵主》:“三事衲衣穿處補,一枝藜杖伴身閒。”
和合
(1).和睦同心。《墨子·尚同中》:“內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離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史記·循吏列傳》:“施教導民,上下和合。” 唐 元稹 《辨日旁瑞氣狀》:“臣下忠誠輔主,國中歡喜和合。”《紅樓夢》第二八回:“女兒樂,夫唱婦隨真和合。”
(2).調和;混合;匯合。《韓詩外傳》卷三:“天施地化,陰陽和合。” 郭沫若 《論節奏》:“如成長與衰弱,上升與下降,和合與分離,即是規定萬物之發展與分解的節奏。”
(3).猶撮合。《周禮·地官·序官》“媒氏下士二人” 唐 賈公彥 疏:“謂別姓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雲。” 唐 張鷟 《遊仙窟》:“ 五嫂 如許大人,專擬和合此事。”
(4).順當;吉利。 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茅卜》:“其卦甚吉,百事歡欣和合。”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謝天地買賣和合。”《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明日是個和合日,我同你先到 張 宅講定財禮,隨到 王招宣 府一説便成。”
(5).神名。即 萬回哥哥 。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 宋 時 杭 城以臘月祀 萬回哥哥 ,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緑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雲是 和合 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 萬回 。”
(6).神名。指 和 合 二神。《四遊記·哪吒行兵收華光》:“又有 和 合 二神稟曰:‘不須本官出馬,某二人願往。’”
(7).神名。指 清 時所封 唐 高僧 寒山 、 拾得 二聖。 清 翟灝 《通俗編·神鬼》:“今 和 合 以二神並祀,而 萬回 僅一人,不可以當之矣。國朝 雍正 十一年封 天台 寒山 大士為 和 聖, 拾得 大士為 合 聖。”
敦煌曲子名句,空無主·其八·調名本意八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