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水調歌頭·送家兄禮吉赴合肥》
全文:
南國清明節,折柳送行人。
汀洲滿眼香草,斜日奈何春。
西望清流關外,千里廬陽山色,碧玉競嶙峋。
明日搖鞭去,暮雨宿何村。
濡須塢,肥水戍,幾移軍。
紫髯已遠,八公草木怨鹹秦。
轉眼興亡六代,殘劫依稀半局,憑弔足傷神。
鶯老春歸矣,莫怨又離群。
參考注釋
南國
祖國的南部
清明節
中國漢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天,民間有上墳掃墓、插柳、踏青、春遊等活動。
折柳
(1).折取柳枝。語出《三輔黃圖·橋》:“ 霸橋 在 長安 東,跨水作橋。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後多用為贈別或送別之詞。 唐 權德輿 《送陸太祝》詩:“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暗憐衣帶,不勝折柳之懷。”
(2).古樂曲名。《折楊柳》曲的省稱。多用以惜別懷遠。《文苑英華》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蓮》。”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袁郊 《甘澤謠·許雲封》:“《折柳》傳情,悲 玉關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輓詩》:“《陽關》《折柳》淒迷別,行卷題詩醉醒間。”參見“ 折楊柳 ”。
(3).《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傳:“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為藩,無益於禁矣。”後因以“折柳”代指籬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設備。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大 楚 帶甲百萬,而有振槁之脆;強 秦 殽 函 襲嶮,而無折柳之固。”
送行
(1) 送人啟程遠行
到機場送行
(2) 餞行
設宴為他送行
王士禎名句,水調歌頭·送家兄禮吉赴合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