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送家兄禮吉赴合肥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原文

南國清明節,折柳送行人。

汀洲滿眼香草,斜日奈何春。

西望清流關外,千里廬陽山色,碧玉競嶙峋。

明日搖鞭去,暮雨宿何村。

濡須塢,肥水戍,幾移軍。

紫髯已遠,八公草木怨鹹秦。

轉眼興亡六代,殘劫依稀半局,憑弔足傷神。

鶯老春歸矣,莫怨又離群。

詩詞問答

問:《水調歌頭·送家兄禮吉赴合肥》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參考注釋

南國

祖國的南部

清明節

中國漢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天,民間有上墳掃墓、插柳、踏青、春遊等活動。

折柳

(1).折取柳枝。語出《三輔黃圖·橋》:“ 霸橋 在 長安 東,跨水作橋。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後多用為贈別或送別之詞。 唐 權德輿 《送陸太祝》詩:“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暗憐衣帶,不勝折柳之懷。”

(2).古樂曲名。《折楊柳》曲的省稱。多用以惜別懷遠。《文苑英華》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蓮》。”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袁郊 《甘澤謠·許雲封》:“《折柳》傳情,悲 玉關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輓詩》:“《陽關》《折柳》淒迷別,行卷題詩醉醒間。”參見“ 折楊柳 ”。

(3).《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傳:“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為藩,無益於禁矣。”後因以“折柳”代指籬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設備。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大 楚 帶甲百萬,而有振槁之脆;強 秦 殽 函 襲嶮,而無折柳之固。”

送行

(1) 送人啟程遠行

到機場送行

(2) 餞行

設宴為他送行

汀洲

水中小洲

滿眼

(1).充滿視野。 晉 陶潛 《祭程氏妹文》:“尋念平昔,觸事未遠,書疏猶存,遺孤滿眼。” 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詩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滿眼送波濤。” 清 張養重 《汀州道中》詩:“可憐滿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兩個從來沒有去過 上海 ,一下了北火車站,滿眼儘是高樓大廈,幾乎遮去了半個天。”

(2).猶言一心一意。《水滸傳》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滿眼只望太尉來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題奏此事,則 梁山泊 十萬之眾,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紀,自從沒了你爺,便滿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來,老身靠誰?”

(3).充滿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魯貴 坐在左邊一張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滿眼紅絲,像個猴子,望著 侍萍 打著噎。”

香草

栽培用於烹調的一種芳香草本植物

斜日

傍晚時西斜的太陽。 南朝 梁簡文帝 《納涼》詩:“斜日晚駸駸,池塘生半陰。” 宋 王安石 《杏花》詩:“獨有杏花如喚客,倚墻斜日數枝紅。” 清 納蘭性德 《南鄉子》詞:“飛絮晚悠颺,斜日波紋映畫梁。”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戛劍生雜記》:“行人於斜日將墮之時……涕不可仰。”

奈何

(1) 怎么辦

無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錙銖。(錙銖(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銖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銖為一錙,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於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關外

指山海關以東或嘉峪關以西一帶地區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別業》詩:“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館秋。” 宋 歐陽修 《朝中措·平山堂》詞:“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葉聖陶 《從西安到蘭州》:“一會兒出了隧道,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

碧玉

一種不透明隱晶質石英,常見有幾種顏色(如紅色、褐色、綠色、黃色)

嶙峋

(1) 形容山石峻峭、重疊

嶺巆嶙峋,洞無涯兮。——《漢書·揚雄傳》

海之波瀾,山之嶙峋。——司空圖《詩品》

怪石嶙峋

(2) 形容人消瘦或剛直有骨氣

瘦骨嶙峋

明日

明天

明日復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明日徐公來。——《戰國策·齊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搖鞭

揮動馬鞭。多謂遠行。 唐 方乾 《送吳彥融赴舉》詩:“ 西陵 柳路搖鞭盡, 北固 潮程掛席飛。” 宋 柳永 《引駕行》詞:“望花村、路隱映,搖鞭時過長亭。” 清 唐孫華 《送宮恕堂北上》詩:“聞君西笑且搖鞭,灰洞炎塵方崛堁。” 郁達夫 《己未出都口占》:“ 蘆溝 立馬怕搖鞭,默看城南尺五天。”

暮雨

傍晚的雨。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許地山 《空山靈雨·愛底痛苦》:“暮雨要來,帶著愁容的雲片,急急飛避。”

濡須塢

堡塢名。《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建安 ﹞十六年, 權 徙治 秣陵 。明年,城 石頭 ,改 秣陵 為 建業 。聞 曹公 將來侵,作 濡須塢 。” 清 錢謙益 《刑部尚書沉公神道碑》:“仿 曹操 之開 芍陂 , 孫權 之立 濡須塢 以足餉。”

肥水

(1).水名。即 淝水 。在今 安徽省 。源出 合肥市 西北 將軍嶺 ,為今 東肥河 和 南肥河 的總稱。 東肥河 又稱 金城河 ,西北流經 壽縣 入 淮 ; 南肥河 古名 施水 ,俗稱 金斗河 ,東南流經 合肥市 入 巢湖 。 肥水 兩岸自古即為用兵之地, 三國 魏 將 滿寵 戰敗 孫權 , 東晉 謝玄 大破 苻堅 ,皆在此。見《三國志·魏志·滿寵傳》、《晉書·謝玄傳》。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詞:“憶當年, 周 與 謝 ,富春秋…… 赤壁 磯頭落照, 肥水 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

(2).含有肥料的水。 元 王禎 《農書》卷三:“以廚棧之下深闊鑿一池,細甃使不滲洩,每舂米,則聚礱糠穀殼及腐草敗葉,漚漬其中,以收滌器肥水。” 清 李漁 《奈何天·形變》:“這樣臭身子,那裡被他薰得過。不如走了開去,等他自家好洗。桶內香湯易倒,盆中臭氣難聞。少停出賣肥水,只要一錢一斤。” 清 陳淏子 《花鏡·澆灌得宜法》:“早宜肥水澆根,晚宜清水灑葉。” 江蘇省 常熟市 水產養殖場科學實驗小組《掌握規律養好魚苗》:“肥水中有足夠的氣氣和浮游生物,適應魚苗生長,魚苗就長得快。”

(3).猶油水。指不正當的額外收入。《水滸後傳》第九回:“ 丁自燮 思量守制在家,終不比做官銀子來得容易,清淡不過,想在漁船上尋些肥水。” 方誌敏 《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現在看守所內囚人們之死,‘外花錢’雖不多,卻也惹起看守們的眼紅,他們曾向所長提議,要自己來辦理這件事,以免肥水落到外人田。”

移軍

轉移軍隊。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盜賊至州, 杲 懼,移軍 上元 。” 明 李景福 《送黃波民移居白下》詩:“風塵須避地,聽説又移軍。”

八公

(1). 漢 淮南王 劉安 門客,有 蘇非 、 李尚 、 左吳 、 田由 、 雷被 、 毛被 、 伍被 、 晉昌 八人,稱“八公”。他們奉 劉安 之招,和諸儒 大山 、 小山 相與論說,著《淮南子》。見 漢 高誘 《〈淮南子注〉序》。《史記·淮南王傳》“陰結賓客” 司馬貞 索隱引《淮南要略》, 田由 作 陳由 , 毛被 作 毛周 。 魏 、 晉 以來,《神仙傳》、《錄異記》等道家著作以 劉安 好方技,遂附會八公為神仙。 唐 王維 《贈焦道士》詩:“海上游三島, 淮南 預八公。” 唐 王維 《贈焦道士》詩:“海上游三島, 淮南 預八公。”

(2). 晉武帝 時,以 司馬孚 、 鄭沖 、 王祥 、 司馬望 、 何曾 、 荀顗 、 石苞 、 陳騫 為八公。見《晉書·職官志序》。

(3). 北魏 明元帝 時置八大人官,世號“八公”。《魏書·官氏志》:“ 神瑞 元年春,置八大人官,大人下置三屬官,總理萬機,故世號八公雲。”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鹹秦

(1).指 秦 都城 鹹陽 。 唐 人多借指 長安 。 唐 白居易 《醉後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出門可憐惟一身,弊裘瘦馬入 鹹秦 。” 唐 羅隱 《上霅川裴郎中》詩:“貴提金印出 鹹秦 ,瀟灑江城兩度春。”

(2).指 秦朝 。 唐 胡曾 《青門》詩:“ 漢皇 提劍滅 鹹秦 ,亡國諸侯儘是臣。”

轉眼

轉動眼珠子的功夫。形容時光飛逝

人生易老,轉眼百年

轉眼成人。——清· 林覺民《與妻書》

興亡

興盛與衰亡

六代

(1).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晉書·樂志上》:“ 周 始二《南》,《風》兼六代。昔 黃帝 作《雲門》, 堯 作《鹹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謂因前王之禮,設俯仰之容,和順積中,英華發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樂,宮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六代之樂,今盡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漢 。《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 胡三省 註:“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漢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 三國 魏 曹冏 有《六代論》,論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興衰之由。文見《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論》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齊書·高祖十二王傳論》:“若夫六代之興亡, 曹冏 論之當矣。”

(4).指 三國 吳 、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 齊 、 梁 、 陳 。 唐 李白 《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宋 賀鑄 《水調歌頭·台城游》詞:“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 清 顧炎武 《贈鄔處士繼思》詩:“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煙。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討。” 魯迅 《無題》詩之一:“六代綺羅成舊夢, 石頭城 上月如鉤。”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確地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憑弔

面對遺蹟、墳墓等懷念

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三國演義》

傷神

(1) 耗損精神

做這事真夠傷神的

(2) 傷心

黯然傷神

春歸

(1).春天來臨。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四:“玉樹春歸日,金宮樂事多。” 唐 李山甫 《賀邢州盧員外》詩:“春歸鳳沼恩波暖,曉入鴛行瑞氣寒。” 唐 滕邁 《春色滿皇州》詩:“藹藹復悠悠,春歸十二樓。”

(2).春去;春盡。 唐 白居易 《送春》詩:“三月三十日,春歸日復暮。” 宋 黃庭堅 《清平樂》詞之一:“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宋 辛棄疾 《杏花天·無題》詞:“有多少、鶯愁蝶怨;甚夢裡、春歸不管。”

(3).春時回來。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內》詩:“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 豫章 書。” 唐 李嘉祐 《送張惟儉秀才入舉》詩:“春歸定得意,花送到東中。”

離群

(1) 離開同伴;心性內向

他沒有離群或冷漠的性格

(2) 傾向於避免社交

自絕於社會的離群的男人

詩詞推薦

水調歌頭·送家兄禮吉赴合肥原文_水調歌頭·送家兄禮吉赴合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