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丙宅行》
全文:
丙宅鱗接西山下,若堂若斧胡為者。
豐碑屓屓森插笏,像設縱橫礙行馬。
我偶披徑問招提,田舍翁言鄙可思。
雲非巾幗埋香所,亦非台袞騎星遺。
前代貂蟬竊威福,富擬公家積珠玉。
苦無孫子可貽留,高墳不惜金貲築。
我聞此語吁可嗟,視之誠比長陵奢。
剝下陵上有如此,千秋興廢縈懷賒。
甫節魚童車戒凜,未若朱氏為尤甚。
洪武家訓夫豈忘,祗以防微術未審。
生殺予奪誰所操,由來罪不在若曹。
太阿倒授斯有漸,門生天子徒悲號。
參考注釋
前代
(1).以前的朝代。《書·周官》:“仰惟前代時若,訓迪厥官。” 漢 張衡 《西京賦》:“有 憑虛公子 者,心奓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宋書·樂志一》:“ 秦 、 漢 闕采詩之官,哥詠多因前代,與時事既不相應,且無以垂示後昆。”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前代修史,左史紀言,右史紀動。” 章炳麟 《辨詩》:“余以為古者禮樂未興,則因襲前代。”
(2).指前一朝或前一代。 漢 孔融 《薦禰衡疏》:“ 賈誼 求試屬國,詭係單于; 終軍 欲以長纓牽致勁 越 。弱冠慷慨,前代美之。”《紅樓夢》第七八回:“著察核前代以來應加褒奬而遺落未經奏請各項人等。”
貂蟬
(1).貂尾和附蟬,古代為侍中、常侍等貴近之臣的冠飾。《後漢書·輿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 趙惠文 冠’。” 劉昭 註:“ 應劭 《漢官》曰:‘説者以金取堅剛,百鍊不耗。蟬居高飲絜,口在掖下,貂內勁捍而外溫潤。’此因物生義也。”
(2).借指貂蟬冠。《南史·江淹傳》:“初, 淹 年十三時,孤貧,常採薪以養母,曾於樵所得貂蟬一具,將鬻以供養。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徵也,汝才行若此,豈長貧賤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詞:“頭上貂蟬貴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彼固曰異種賤族,非吾中夏神明之胄,所為立於其朝者,特曰冠貂蟬、襲青紫而已。”參見“ 貂蟬冠 ”。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顯貴的大臣。《漢書·劉向傳》:“今 王 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 唐 崔顥 《奉和許給事夜直簡諸公》:“寵列貂蟬位,恩深侍從年。” 宋 陸游 《草堂拜少陵遺像》詩:“ 長安 貂蟬多,死去誰復算!”
(4).《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司徒 王允 家的歌伎。 王允 欲除奸臣 董卓 ,無計可施, 貂蟬 請自獻身,以博 董卓 歡心,後又故意勾引其義子 呂布 ,離間兩人關係,終借 呂布 之手,殺死 董卓 。唯此事不見於正史。 清 梁章鉅 《浪跡續談·貂蟬》:“《三國志演義》言 王允 獻 貂蟬 於 董卓 ,作連環計。正史中實無 貂蟬 之名,惟《董卓傳》雲, 卓 嘗使 布 守中閤, 布 與 卓 侍婢私通云云。 李長吉 作《呂將軍歌》云:‘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蓋即指 貂蟬 事,而小説從而演之也。 黃右原 告余曰:‘《開元占經》卷三十三,熒惑犯須女。占注云,《漢書通志》: 曹操 未得志,先誘 董卓 ,進 刁蟬 以惑其君。此事異同不可攷,而 刁蟬 之即 貂蟬 ,則確有其人矣。’《漢書通志》今亦不傳,無以斷之。”
威福
語出《書·洪範》:“惟闢作福,惟闢作威。” 孔穎達 疏:“惟君作福得專賞人也,惟君作威得專罸人也。”原指統治者的賞罰之權,後多謂當權者妄自尊大,恃勢弄權。《漢書·諸侯王表》:“因母后之權,假 伊 周 之稱,顓作威福廟堂之上,不降階序而運天下。”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論》:“假君王之顧盼,用君王之威福。” 宋 葉適 《提刑檢詳王公墓志銘》:“初龍圖閣學士太子詹事 王公 十朋 ,以太學生對策,請收還威福,除 秦檜 蔽塞之政。”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 席 寃憤正無所出,且意是必巨官,或當能作威福,因緬訴毒痛。” 郭沫若 《海濤集·我是中國人一》:“大約就為了這,那株壞材便認真作起威福來了吧?”參見“ 作威作福 ”。
公家
(1) 指朝廷、國家或官府
赴公家之難
(2) 與私人相區別,今指國家、機關、團體等
副業產品,賣給公家
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寶
(2) 比喻妙語或美好的詩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傑,英才
乾隆名句,丙宅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