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和子由彭蠡湖遇風雪》
全文:
夫子經濟材,妙質靜而默。
當年大廷中,如堵觀射策。
雄哉賢父兄,一日並輝赫。
勳業望夔龍,寧論二千石。
扶搖吝不借,困此垂天翼。
五載貶筠陽,區區校尋尺。
鹽車厄驥足,道路行嘆惜。
脫身當歲晏,行李唯典籍。
高懷久達觀,不見憔悴色。
悠悠東下船,晚次彭蠡側。
江風忽崩騰,江水翻且黑。
飄風斷黃蘆,落雁委砂磧。
鵝毛飛雪片,滿野來無極。
龍驤飛萬斛,欲進不可得。
淹留向汀灣,蕭瑟日將夕。
黃昏勢漸壯,夜半已堆積。
魚龍亦悲嘯,凜氣增幾席。
青燈冷不眠,坐漱元和液。
危檣翻曉鴉,霽日動窗隙。
搴幃望廬山,萬仞絕寸碧。
茫茫銀世界,蕩蕩月閫域。
順流復前趨,百里俄頃刻。
暫停篙櫓喧,卻著登山屐。
五老笑相迎,千岩委圭璧。
紛紛林下士,洗眼冀一識。
松門共邀迓,香霧浮羃羃。
相將擁寒爐,軟語同夙昔。
堂堂赤眼師,既往有遺蹟。
煢然窣堵波,縹緲根石壁。
清晨陪拄杖,緩步躡山肋。
裴回憩蒼嶺,左右抗松櫪。
猿猱侮僮僕,上下或戲劇。
巴僧眉半雪,解後語鄉國。
卻返硃砂峰,招提更岑寂。
中藏李氏書,盛事誇絕特。
東坡老居士,邇亦有題墨。
一覽慰君心,都忘遠行役。
參考注釋
鹽車
運載鹽的車子。《戰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伯樂 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後以“鹽車”為典,多用於喻賢才屈沉於天下。 漢 賈誼 《吊屈原文》:“驥垂兩耳,服鹽車兮。” 唐 殷堯藩 《暮春述懷》詩:“此時若遇 孫陽 顧,肯服鹽車不受鞭。” 宋 黃庭堅 《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詩:“鹽車之下有絶足,敗羣勿縱為民殘。” 明 高啟 《天閒青驄赤驃二馬歌》:“請看垂耳鹽車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孫枝蔚 《君馬黃》詩:“恥遭眾口夸,寧受鹽車厄。”
驥足
比喻高才。《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龐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唐 雍陶 《寄永樂殷堯藩明府》詩:“百里豈能容驥足,九霄終自別鷄群。” 清 劉大櫆 《送孫明府遷任鳳陽》詩之一:“循吏聲名動九閽,通才驥足豈辭繁。” 梁啓超 《樂利主義泰斗邊沁之學說·邊沁之政法*論》:“使起案之權,全歸行政官之手,則議員自放棄其識見,有為之士,無從展其驥足。”
道路
供人馬車輛通行的路;兩地之間的通道。也用於比喻事物發展或為人處世所遵循的途徑
人生道路
自張材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資治通鑑·唐紀》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嘆惜
慨嘆而惋惜
功虧一簣,令人嘆惜
釋道潛名句,和子由彭蠡湖遇風雪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