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賦得方諸見月(得精字八韻散館題)》
全文:
理必乘乎氣,響相應以聲。
試看陰燧設,乃得寶津生。
大蛤本來物,方諸孰與名。
摩挲原藉手,溫潤似含情。
隱隱吐靈液,溶溶映魄京。
璧傳何氏賦,盤勝漢家擎。
詎是傳詞幻,固知入義精。
如占離畢澤,瞻望正怦怦。
參考注釋
隱隱
(1) 不分明的樣子
隱隱的雷聲
(2) 微弱的
感到隱隱作痛
(3) 形容車聲
隱隱何甸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靈液
(1).滋潤萬物的雨露。《文選·揚雄<劇秦美新>》:“神歇靈液,海水羣飛。” 劉良 註:“天地神祇,以 秦 無道之甚,故歇其靈潤滋液,不降福祥。”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枯槁之類,浸育靈液,六合之內,沐浴鴻流。” 唐 武元衡 《賀甘露表》:“聖德至而和風應,元氣滋而靈液降。”
(2).仙液。 三國 魏 曹植 《升天行》之一:“靈液飛素波,蘭桂上參天。”《文選·郭璞<遊仙詩>》:“圓丘有奇草, 鐘山 出靈液。” 李善 註:“靈液,謂玉膏之屬也。”喻指美酒。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二三道士席其間,靈液屢進頗黎盌。”
(3).對水的美稱。 唐 陳鴻 《長恨歌傳》:“浴日餘波,賜以湯沐,春風靈液,澹蕩其間。” 明 周梅墟 《步步嬌·帶雨鳴柯》套曲:“碧蒙茸蔓草迷荒徑,濕淋漓靈液澄江浄。” 清 鈕琇 《觚賸·石言》:“秀氣迴薄,靈液潛滋。是生石寶,美勝懸黎。”
(4).唾液。道教以為唾液可以灌溉臟腑,潤澤肢體,故稱。 唐 顧雲 《苔歌》:“瓊蘇玉鹽爛漫煮,嚥入丹田續靈液。”《雲笈七籤》卷六十:“津液候滿口則嚥之……如此三止,是謂漱嚥靈液,灌溉五藏,面乃生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人一·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竅,兩竅通心氣,兩竅通腎液,心氣流入舌下為神水,腎液流入舌下為靈液。”
溶溶
(1) 寬廣的樣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辭·九嘆·愍命》
(2) 水緩緩流動的樣子,也用來形容月光蕩漾
二川溶溶,流入宮牆。——唐· 杜牧《阿房宮賦》
月色溶溶
乾隆名句,賦得方諸見月(得精字八韻散館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