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冬雨閒居·其三》
全文:
雖然焚不律,時復攪枯腸。
混沌留頑竅,希夷教睡方。
豈堪題傲吏,或者恕清狂。
窗外人聲過,生徒到講堂。
參考注釋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不律
(1).不效法;不遵循。《荀子·非十二子》:“勞知而不律先王,謂之奸心。”
(2).不馴順;不守法。《朱子語類》卷一三○:“ 東坡 如此做人,到少間便都排廢了許多許多端人正士,卻一齊引許多不律底人來,如 秦 黃 雖是向上,也只是不律。”《元史·來阿八赤傳》:“有兩卒自傷其手以示不可用, 阿八赤 檄樞密並行省奏聞,斬之以懲不律。”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張文翔》:“御史按 吳中 不律, 翼 忿忿不能平,因建白數事,指斥頗多,竟為眾所傾,謫 開平 數年,以宥還。”參見“不劣方頭。”
(3).筆。《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郭璞 註:“ 蜀 人呼筆為不律也,語之變轉。” 清 吳騫 《<拜經樓詩話>自序》:“予於有韻之語,初未能研其得失,諳其良楛,又烏足以操三寸不律,而雌黃而陽秋哉?”
時復
猶時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 老 莊 。” 唐 杜甫 《溪上》詩:“ 西江 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枯腸
本指空腸,空肚。比喻才思枯竭
搜尋枯腸,不成一句
李之世名句,冬雨閒居·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