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古北口得雨》
全文:
廿五廿六皆微雨,片時飄灑隨散風。
露立蒿目繼以嘆,北望徒羨雲勢濃。
今朝提督奏章至,兩日尺澤欣優逢。
高田可種低可長,岩關頓爾解蘊隆。
旋顧閭左仍滌滌,咄嗟慚惕頻書空。
或見愁劇強來慰,古北寧非畿輔中。
氣機作矣將漸至,何須過甚增憂忡。
吁哉此吾豈不曉,寰宇吾身抱瘝痌。
萬民樂只猶未愜,匹夫失所責在躬。
自信廿四年如一,尚然水旱常遭凶。
設稍滿假忽民瘼,民困誰救真途窮。
山陜甘涼眄佳信,江浙川楚休言豐。
詎以稔遠而慰近,近災乃廑遠莫忘。
不知後樂何滋味,惟有先憂無始終。
參考注釋
滿假
自滿自大。《書·大禹謨》:“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 孔 傳:“滿,謂盈實;假,大也。” 孔穎達 疏:“言己無所不知,是為自滿;言己無所不能,是為自大。” 唐 元稹 《招討鎮州制》:“逮我長理,何其遠哉!豈朕之滿假荒寧,自聖而不可教耶?”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六:“封禪,帝王之盛事,然願陛下慎於盈成,不可遂自滿假。” 清 王晫 《今世說·品藻》:“ 陸麗京 年德轉升,往往領袖羣彥,然虛懷沖挹,不自滿假。”
民瘼
民眾的疾苦。語本《詩·大雅·皇矣》:“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馬瑞辰 通釋:“《漢書》、《潛夫論》及《文選》注,並引作‘求民之瘼’。”《後漢書·循吏傳序》:“廣求民瘼,觀納風謡。” 唐 孫樵 《武皇遺劍錄》:“民瘼其瘳,國用有加。” 宋 李綱 《與秦相公書》之十二:“入境之初,詢問民瘼。耆老皆雲,累年以來,既盜賊之所蹂踐,又科需之所搔擾。” 明 方孝孺 《書學齋佔畢後》:“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竹嶼病起賦一詞送別》詞:“帝念東南民瘼,一髮牽之頭動,親問六州鹺。”
民困
(1).民眾的困苦。《逸周書·酆保》:“五祥:一君選擇,二官得度,三務不捨,四不行賂,五察民困。” 清 吳偉業 《雜感》詩之一:“聞道朝廷罷 上都 ,中原民困尚難蘇。”
(2).民眾困厄。《史記·宋微子世家》:“歲饑民困,吾誰為君!”《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李同 曰﹞民困兵盡,或剡木為矛矢,而君器鐘磬自若。使 秦 破 趙 ,君安得有此?使 趙 得全,君何患無有?”
途窮
喻走投無路或處境困窘。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阮步兵》:“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持法》:“此途窮者,不輯之,當為患。” 清 唐孫華 《文信國祠》詩:“戰苦身攢鏃,途窮血裹斑。”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七論“文人相輕”--兩傷》:“於是相輕的文人們的處境,就也更加艱難起來,連街頭也不再是擾攘的地方了,真是途窮道盡。”
乾隆名句,古北口得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