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天竺寺》
全文:
屈曲泉流繞石林,到來竺宇暢幽尋。
了知說法無多子,且喜入山不厭深。
七佛總空身語意,三生誰話去來今。
未能習靜催歸轡,已聽鍾流雲外音。
參考注釋
七佛
佛教語。謂 釋迦牟尼 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過去劫中三佛 毗婆屍 、 屍棄 、 毗舍浮 和現在劫中四佛 拘留孫 、 拘那含 、 迦葉 和 釋迦牟尼 。諸經中名號微異,系轉譯之訛。見《七佛經》、《法苑珠林》卷八。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大覺寺》:“所居之堂,上置七佛,林池飛閣,比之 景明 。”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七佛如來,十方並現。” 清 陳大章 《王文成紀功碑》詩:“ 開先寺 前《七佛碣》,旁有大字鐫崔嵬。”
空身
(1).謂身無負擔或錢財等物。 漢 王充 《論衡·狀留》:“且驥一日行千里者,無所服也…… 伯樂 顧之, 王良 御之,空身輕馳,故有千里之名。”
(2).指光身,獨自一人。《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等了半天,去人空身回來,説是:‘ 龍大人 那裡洋師爺半個月前頭就進京去考洋翰林去了。’” 柔石 《一個偉大的印象》:“﹝他﹞從家裡拿了一支槍,空身逃出到土匪隊里去。”
(3).佛教語。謂四大(地水火風)假合,虛幻不實的肉體。 宋 王安石 《南鄉子》詞之一:“不是攝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語意
話語所包含的意義及情味
語意深長
三生
佛家所說的三世轉生,即前生、今生和來生
世說三生如不謬,共疑巢許是前身。——白居易《贈張處士山人》
三生有幸
去來今
佛教語。指過去、未來、現在。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記》一:“去來今三,是時一切。” 宋 蘇軾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
乾隆名句,天竺寺名句